“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风吹沙石跑。”这段顺口溜是宁夏中南部三十年前环境恶劣的真实写照。由于干旱少雨,资源贫乏,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如今,从宁夏中宁泉眼山驱车一路向南至固原市原州区,一条覆盖宁夏中南部的绿洲映入眼帘。2018年,位于宁夏中南部的固海扬黄灌区农林牧总收入30.6亿元,人均收入6147.93元,是1980年的201倍。
固海扬黄灌区,从穷窝窝到宁夏中南部干旱带的又一个“塞上江南”,固海扬黄灌溉工程功不可没。富起来的老百姓都说,“黄河水让‘旱塬变绿赛江南’。”
绿意盎然,阡陌纵横的固海扬黄灌区。同心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窖里头”到“水龙头”
“那个时候,水是个稀罕物,比油都金贵。”81岁的宁夏海原县李旺镇杨山村村民杨具山回忆起以前缺水的情景,略显苦涩。
海原县位于西海固深度贫困地区腹地,年蒸发量2000毫米左右,而降水量只有蒸发量的十分之一,由于地表径流量极少,除少量井泉可饮用外,多为苦水。灌区内自然灾害频发,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三十多年前,当地老百姓吃水基本靠拉运。冬季,或打冰或收雪,运回存到水窖,等消融之后再饮用;夏秋季,主要在谷场和山里的水窖收集雨水,然后用担子挑或者牛车拉回去再饮用。“那个水苦,牲口喝上都摇头,更别说人了。”杨具山谈及“吃水难”,仿佛就在眼前,“洗锅水都舍不得倒,存起来,第二天还要继续用。”
1986年,宁夏固海扬黄灌溉工程全线通水,村民们告别了“水贵如油”的苦涩历史。这个被称为水利典范的工程历时8年,解决了当时15.3万人的饮水问题。渠水所到之处,绿树成荫,生机盎然。
喝上黄河水,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如何充分利用黄河水,让老百姓喝上放心、安全的自来水,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原州、海原、同心、红寺堡4个县(区)要脱贫摘帽。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能否让老百姓喝上放心的饮用水,事关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走进原州区东塬村、和润村,海原县杨堡村、新源村,同心县旱天岭村、新华村,家家户户均已通上了自来水。
“现在,水龙头一拧,哗哗直流。”在杨具山老人看来,像是在做梦,“不敢想象,我这辈子竟然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固海扬黄工程水渠。穆国虎 摄
从颗粒无收到粮食丰收
说起通了黄河水之前的宁夏中南部,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的村支书马占武如此形容:“顷亩难比善田。”
“种了一袋子,收了一帽子。”马占武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的粮食产量,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受缺水的限制,宁夏中南部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困扰着当地老百姓。
如果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即便有了黄河水,也会受挫折。
通水后的第二年,马占武第一次尝试种水田,小麦亩产不足100斤。“有水,产量不高,为何?”马占武自问。
经过分析,马占武认为,这里沙化严重,土壤改良周期长,需要调整种植思路。“种苹果树,套种小麦。”一时间新华村4320亩的苹果树种了起来,套种的小麦也有了好收成。“现在一亩地能产6000元哩,顶过去上百亩旱田的产值。”
种水田尝到甜头的固海扬黄灌区的老百姓,开始了大规模的旱田改水田。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用水量也相应在增加。为了补充水源,1988年至1992年,宁夏水利厅对固海扬黄灌溉工程进行了增容改造。
目前,固海扬黄灌溉工程总设计流量41.2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82万亩,灌溉面积170万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0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68万亩)。
“以前,种百亩旱田,养活不了一家人。现在,3亩水田,一家人吃饱肚子没问题。”马占武说,有了黄河水,“‘这道川’的老百姓再也没有挨过饿。”
固海扬黄灌溉工程的建设,打破了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改善了雨养农业和“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提高了区域粮食安全能力,保证了粮食安全。
退耕还林后的宁夏中南部山区。同心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亘古旱塬到生机盎然
“第一茬香瓜快要卖完了,还有很多人排队等着要呢。”海原县高崖乡草场村的村支书邵复奇说,忙完这阵子可以歇歇了。草场村“第一茬”香瓜卖了500万,“还有‘第二茬’和压砂瓜呢,今年会是个好年景。”
然而,三十多年前这里的老百姓还在为了生存找“路子”,大多数村民捡发菜、挖甘草,这些“路子”对生态的破坏更严重。在生计与生态之间,矛盾不断被激化,反而破坏了山区的植被,土地沙化越发严重。
固海扬黄灌溉工程清流汩汩,润泽着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涸的土地。立夏过后,位于固海扬黄灌区同心县新华村的果树林、旱天岭村的梨树林,海原县草场村的香瓜基地、新源村的青储种植基地、原州区和润村的蔬菜基地,绿意盎然,一派生机。
“自从有了扬黄水,老百姓再也没有开垦过山地。”固海扬黄工程扩灌八泵站站长马永胜说,固海扬黄工程有力地支援了封山禁牧工作。
2003年5月1日,宁夏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境禁牧封育,全区近300万只羊全部下山,实施圈养。
饲草料从何而来?据宁夏水利厅资料显示,仅同心一县的扬黄灌区,每年可为干旱山区自行接济粮食200多万公斤,羊畜饲料300万公斤。
经过群众的辛勤劳作,整个灌区已变为绿树成荫、阡陌纵横的新型粮食主产区,并形成了向周边地区延伸的绿色辐射功能,风沙等灾害大幅度减少,绿地面积逐年扩大,农民生产条件和群众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固海扬黄灌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一定会保护好它。”马永胜说。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