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环境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环境观察  >> 环境观察  

“寻找”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

作者:杨洪涛、晏国政、夏军、庞明广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07日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实现精准脱贫,先要“找到”贫困人口。

  在日前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在全国13亿多人中,怎样精准找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两年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寻找穷人”行动,在全国展开……

  为找到穷人,有人牺牲

  雄虎村,贵州雷公山腹地丹寨县排调镇崇山峻岭深处的一个偏远苗寨,全村有228户884人。由于交通闭塞,当地群众长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2014年以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约一半的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典型的一类贫困村。

  如今,走进雄虎村,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与苍翠的山野融为一体,干净的步道、整洁的圈舍、错落的路灯,犹如一幅清新迷人的美丽画卷。不但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发展起了映红桃、黑毛猪、生姜等产业。

  “雄虎村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变化,与4名干部的生命付出分不开。”走在水泥硬化的串户路上,雄虎村村支书杨昌永感慨万千。

  2014年4月初的一天,为了摸清贫困人口情况,丹寨县由4名基层干部梁进冬、杨林、马定毅、龙文组成“精准扶贫调查工作队”,到雄虎村进行入户调查登记核实。

  当时正值春耕时节,乡亲们白天要在山上干农活,只有晚上才在家,调查队决定下午6点后再入户。他们走访完30户贫困农户,已是晚上11点多了,还要将每一张表手抄汇总到全村工作台账,核对每个人的名字、身份证号和田土面积等,一直忙到凌晨1点。

  “天太晚了,就在家里住下吧,床都铺好了。”村民不忍心看他们走夜路。

  “不碍事,材料催得紧,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办。”

  “怎么留也留不住。”杨昌永回忆说,他们4个坚持要走。

  从雄虎村到排调镇有20多公里山路,而从镇上到县城40多公里的山路需要绕过478道弯。

  噩耗传来!雨天雾大路滑,这4名干部在返程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坠下150多米高的山崖,全部因公殉职,最小的杨林年仅24岁。

  在雄虎村第三村民组组长王再林的记忆中,年轻的杨林让他刮目相看:每进入一户,他都要去到畜圈转转,看养了多少牛、多少鸡;去条件差的家庭调研,会揭开锅盖,详细询问家里到底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

  “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我国扶贫经历了一个由面到点、逐步聚焦的过程。最早是以县为单位进行扶持,后来聚焦到乡、到村,目前已精准到每一户。

  自2013年底起,我国全面开始对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目的是解决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和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两年多来,全国数十万基层干部参加了这场“寻找穷人”的行动。

  怎样“定位穷人”?

  怎样才能把真正的贫困户全都纳入扶持名单,把不该扶持的挡在门槛之外?在贵州省印江县武陵山腹地朗溪镇昔蒲村,记者跟随基层干部走村入户,看他们如何识别贫困人口。

  沿着陡峭、崎岖的村间便道,一行人来到昔蒲村昔三组的土家族村民牛凤连家里。他家住的是砖混结构的三间平房,面上怎么也看不出是贫困户。

  “这房子已经修了4年多了。”牛凤连说,“我打工受了工伤,赔偿了18万元,是拿命换来的。”

  “你家有多少田地?”朗溪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张叶问。

  “有2分多田,1亩多山地。”

  “全家几口人?收入靠哪些?”

  “4口人。我受伤后,太重的活干不了。老伴儿身体也不太好。儿子26岁,在广东打工,女儿23岁在县里打零工混饭吃。”

  了解基本情况后,朗溪镇党委书记冉飞鸿分析说,这一家没有人读书,单从房子看,他家不穷,有好几个劳动力,但男主人身体受伤有残疾,家里田土少,两个孩子工作都一般,也都到了婚嫁年龄,经济方面压力很大。综合下来看,这一户属于应当建档立卡帮扶的穷人。

  这种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方法被称作“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精准“定位穷人”,需要公平公正,评审组的权威性、程序的公开透明至关重要。

  前庄村,山西省岚县岚城镇一个老区村。2014年5月初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196户村民全部填写递交了贫困户申请书。

  “谁都想当贫困户,把关一定要严。”村支书程润珍说,前庄村专门成立了10个人组成的评审组,挨家挨户发放上级统一制作的收入测算表,对各户家庭收入进行测算。

  评审组是村民们选出来的,对每户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们先按照县里制定的11条标准,把相对富裕的村民排除掉,又将已享受政策救济的村民也排除掉。

  “掐头去尾之后,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只剩下64户、230人。”程润珍说,村委会将进入初评名单的群众按收入高低进行了排名,并在全村公示。

  公示过程中,有村民提出异议,表示自己开的车是借别人的,在县城的房子也是租的,自己不应该被排除。岚城镇镇长闫冬说:“经过乡村两级调查,最后又补充了3户10个人进入到初评名单。整个识别过程,我们前前后后总共公示了四次。”

  “决不落下一个穷人”

  10月8日,审计署发布公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

  一些非贫困户成了贫困户,一些未脱贫的人“被脱贫”——这样的“不精准识别”,并非仅仅出现于马山县。该进的没有进、该走的程序没走到、该公示公告的没有落实、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记者采访的群众和专家普遍呼吁,要对贫困户识别工作加强监督问责,坚决刹住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对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难度要有足够估计。“农户的各种补贴、低保等政策性收入很好核实,但务工收入、种植收入,只能根据群众自报和行情进行大致测算。”程润珍说,评审组在测算收入时,“确保家庭收入核算精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冉飞鸿说,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没有固定工作,农忙时候返乡干农活,农闲了又出去打零工,收入变化很大。加上随时有各方面的开支,一年下来,有的农户自己也搞不清楚打工收入多少,只能大概估计。

  为解决这些难题,各地都在不断探索。

  10月,广西开始“自下而上”精准识别,如同一场“大考”:抽调市、县、乡干部,村第一支书,驻村工作队员等组成精准识别工作队,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对每个贫困户打分,根据分数倒排出最穷的人。

  山西岚县则综合考虑农民人均纯收入、地理优势、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把乡镇分为四类,再测算划定各乡镇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数量。

  全国扶贫系统已展开建档立卡“回头看”,对已经初步识别的贫困人口逐一进行甄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

  要做到“决不落下一个穷人”,特别需要动态眼光。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在很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产业发展基础差,尤其是处于扶贫线边缘附近的农户,可能一场洪水、一场冰雹、一场大病就让他们瞬间返贫。

  来源:新华网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机动车尾气污染为何久治未果
下一条: 警惕政策性农业保险贪腐案多发
环境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