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中国第一要务。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折射的是对世情、国情、社情的认知程度。发展理念是一种“有原则的实践”,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世界历史力量转移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鲜明地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它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仅走和平发展和文明发展之路,而且走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时也出现了“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凸显。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要追求的新目标是大而强。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进程中,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主要靠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形成发展优势,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央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技术的落后可以改善,理念的落后则可能造成全方位的落后。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可见,五大发展理念在直面矛盾和破解问题中实现发展的新进步,在攻坚克难中增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与平衡性。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贯彻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义,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事实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反映性关系、评价性关系,而且还具有规范性关系,这种规范性既来自于发展理念的“指挥棒”作用,也来自于“刚性执行”要求。
我们党不仅有能力提出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而且有能力把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发展实践中,具有刚性执行的能力。无论是“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还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都表明贯彻践行的重要性。马克思说过:“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这表明,真正有力的思想要不断地推动人们走向行动。下一步,关键是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发展实践中,实现由“先进理念”到“先进实践”的转化。
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是个整体,无论是理解还是践行,都必须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实际上,每一个发展理念只有放在“中国发展”整体之中才能彰显其意义。在创新发展中增添发展动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绿色发展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开放发展中拓宽发展道路,在共享发展中厚植发展根基,引领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最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其本质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作者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