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世干智库 您的位置:观察网 >> 世干智库  >> 世干智库  

杨 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杨 煌 发表时间:2019年11月15日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文/杨 煌

  金秋十月,刚刚隆重庆祝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示了伟大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我们党又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召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吹响嘹亮进军号角。深刻理解和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就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代表着人类的未来,是超越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形态。正如任何社会形态都要体现为制度构成,要有制度保证一样,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集中凝练和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优越性。那么,这种制度如何运作,优越性如何实现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的具体途径。

  从社会主义的历史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逻辑论证和理论预测;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做了开创性的探索,但没来得及深入,就遗憾地过早离世了;后来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头上。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马列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在一个东方古老的大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破了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探索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路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可靠制度基础。

  伟大的事业都是接续奋斗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也就是在建党一百年时,我们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重大历史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开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认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围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战略安排,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接续奋斗,专门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战略部署,这不仅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而且将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世界上就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作为历史上全新的社会制度,由于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优越性就是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一个历史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因此,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掀起了历史高潮,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成立,甚至新独立的殖民地国家也纷纷打出了社会主义的旗帜。然而,现实是复杂的也是残酷的,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战后短短40多年的时间,风头忽转,曾经社会主义的旗帜和领头羊威风不再,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不断出现。但现实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成功,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实践表明,苏联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苏共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造成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可辩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在现代化学说中,有一个著名的“亨廷顿悖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荡。看看新中国70年巨变是怎么样的吧!一方面,实现了超大规模近14亿人口国家的快速发展,这个即将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比起近、现代实现现代化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另一方面,新中国保持了社会长期稳定,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破解了历史难题,实现了活力与秩序、发展与稳定的平衡。外国媒体惊叹“中国已成全球最稳定繁荣的经济体”。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其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党的领导的优势、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全面依法治国的优势、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阐释。

  三、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表面的经济的、贸易的竞争,更有背后的制度和价值观的深层次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们完成了“前半程”的历史任务,需要肩负起“后半程”新的历史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完成好这一历史任务,要有制度自信,更要守正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途径。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它更好,更成熟而持久。要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是取消和废除这些制度,而是推动这些制度的自我完善,促进其实现现代化。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有效的形式和更有力的保障。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和现代国家的主要标志。宪法和法律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以领导人的变换而变更,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现治理的稳定和长久。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没有说服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伟大创造,也是实现发展和稳定、公平与效率的基本保证。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作者:求是杂志社评论部主任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新时代新实践哲学的新思维新担当
下一条: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世干智库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