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卫星全球走俏 中国制造迎来弯道超车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了《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其中,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产品广受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制造”已向世界亮出自己的高端名片。
中国制造逆袭 高端产品走俏
中国制造在全球各地随处可见,从前,中国被贴上“世界工厂”的标签,产品被定义为低端、价廉的“山寨货”;今天的中国仍然堪称“世界工厂”,但是,凤凰涅槃的中国制造已今非昔比,高端产品在全球日益走俏。
在印度尼西亚,中国承建的第一座高铁项目将于本月正式开工,并预计在2018年竣工。
在韩国,中国制造成为“高性价比”的代名词。以前以低价生活用品为中心的中国产品目前已经扩大到汽车、家电领域。
在泰国,北斗导航系统颇具影响力。泰国首批北斗地基增强站建成投入使用,未来规划在泰国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站220个,全面提升泰国卫星导航技术的行业应用和产业规模。
在马来西亚,中国航空航天设备、核反应堆和电机等高端科技产品在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在欧美,中国手机早已崭露头角,小米、联想、华为都在稳扎稳打。不久前,华为宣布计划在美国推出拥有金属机身、指纹识别功能和大容量电池的旗舰版手机Mate 8。这一产品被美媒题名为“2016年即将改变你我生活的科技产品”之一。
在非洲,中国企业为赞比亚承建了技术先进的大型水电站,即便遭遇二十年一遇的大旱依然能正常发电,有力缓解了赞比亚的用电危机。
在拉美,中国军工装备受关注和欢迎。一名来自智利的军备采购人员称,中国军工产品的技术含量正在提高,质量过硬。
从“制造”到“智造”,世界怎么看?
如今,中国制造已经超越了模仿阶段,产品科技不再是高价“租用”外国的现有成果,中国企业正在以自主研发的姿态向世界市场稳步阔进。
对于中国向高尖端领域的快速迈进,美国《赫芬顿邮报》发表文章称,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经济转型、实施“中国制造2025”长期战略的开始,人们可以对中国智能技术更有信心。
亚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说,中国在发展世界级高速列车、无人机、智能手机、核电站等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的新能源技术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水器、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等,中国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卡特皮勒集团总裁托马斯·派尔莱特也表示,中国正从制造大国成长为更可持续的制造强国,一切都只是取决于时间而已。
韩国媒体《中央日报》以忧虑的口吻评价说,中国制造对韩国的逆袭正越来越强烈。逐渐蚕食着韩国国内市场,堪称进入了“中国空袭第二季”。《朝鲜日报》称,中国拥有思想开明的企业家,中国已经成为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高品质产品的经济强国。
创新驱动中国制造弯道超车
中国制造曾面临“大而不强”的瓶颈,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价值不高、产能过剩等痼疾中挣扎。历经阵痛之后,我们快马加鞭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英国《金融时报》积极评价了中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巨大投入和取得的成就。文章称,2015年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研发投资成本约为2000亿美元,在投资总量上据全球第二位,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此外,中国在专利申请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十二五”期间中国创新的力度加大,这对中国产业升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创新驱动使中国制造迎来弯道超车,中国企业将做大做强,越走越远。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掌握核心技术,塑造自主品牌,使中国制造不再以“量多”和“价低”立足,而是以优质和高端取胜。另外,凭借互联网+,中国制造业可实现跨行业融合,特别是与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的融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来源: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