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观察思考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观察思考  >> 观察思考  

马宪泉:“和”文化的当代复兴

作者:马宪泉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15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战略,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今年5月15日,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笔者将之概括为“和平四观”。一个“和”字,一以贯之,从宇宙万物到国家民族,再到社会人心,讲和平、讲和谐、讲和气、讲和善。

  实际上,“和”文化的当代复兴,是中国进入改革深水区,面临社会转型、利益调整、矛盾凸显时,凝聚社会力量的人心需求;是中国崛起,面临各种国际复杂关系,向世界宣示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

  和平四观之人心和善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曲阜孔府考察时,提出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求激发中国人“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还特别联系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一些道德严重失范现象,强调“传承中华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治国安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这种“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是治国安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和是什么?和就是包容心,善是什么?善就是慈悲心。人心和善,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就是做大事、做好事、做实事;对于企业家而言,就是讲诚信,取义财;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就是守良知,讲真话;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所有人来讲,就是讲良知、讲道德、讲诚信、守底线。

  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停留在书本、口头,无法影响人的言行举止,那就不能称之为文化,而是文字和知识。正如习总书记在曲阜讲话时指出,“道德建设知之不难、行之不易”,人心道德的建设,光靠党和政府,光靠学者专家,光靠书本口号,力量毕竟有限,必须发动民间有识之士,献智出力,各施其能,携手开创中国新时期的道德重建。

  如何发动民间力量参与人心道德的建设,笔者在近两年的实践工作中,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体会。由笔者主倡成立的民间学术机构东方五和文化研究院,以和文化为研究方向,倡导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和合的“五和”思想。五和文化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就是探索如何将和文化的道德教育接地气,落细、落小、落实。在地方政协的支持下,五和文化研究院在专门的试点大学,与校方共同协作,开设了“五和文化大讲堂”,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举办各类公益活动,成立了“五和文化”奖学金,创作《五和中国》歌曲并拍摄成MV,在校园广为传唱,让学校道德教育改变一贯的说教模式,走出校门,与民间力量相结合,探索创新了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模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和平四观之和而不同

  首先来看“和而不同”在中国式民主建设中的体现。那些认为中国没有民主的西方学者显然是幼稚可笑的。“和而不同”是中国式民主的哲学基础,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看,中国式民主包含了三个重要的支撑:一是“法治”,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用法制观念和手段对自己和全社会进行约束;二是“协治”,也就是用协商机制来调整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三是“德治”,也就是树立道德规范和威信,构建政治和社会语境上的平等,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其次,再来看“和而不同”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智慧。今年4月1日,习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论述中欧关系谈“文明共荣之桥”时,习书记用了茶酒的借喻,非常形象地强调了“和而不同”。他说,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们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显然,酒茶是文化的不同表达,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则是文明哲理的不同切入,都在以不同方式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以及世界文明的多彩,这是新世纪中国的世界文明理念。

  可以说,“和而不同”的中国和文化,应该是各国、各民族之间和平、和谐、平等相处的基本原则。

  和平四观之协和万邦

  中国崛起,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开放的、合作的、共赢的发展。但是,中国崛起,必然也躲不开国际关系种种漩涡和暗礁的挑战,“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向来爱好和平,珍惜和平。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长存5000年的智慧源泉。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

  中国“和平崛起”, 绝不仅仅是习总书记的一种愿望和姿态,也不是空洞的外交宣言,是基于中国国情和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梦”。和平崛起,不仅仅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新的大国崛起模式,更是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方法,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乃至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思想,给世界一个新的价值尺度。正如今年3月27日,习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演讲时所说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和平四观之天人合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最基本的哲学信念,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下,中国面临着“天上地下”的污染困局。当然不仅仅是中国的雾霾和水污染,世界各国都存在着生态破坏的现实。因此,无论是西方,还是当代的中国,都要溯本求源,从 “天人合一”的智慧里寻找人类未来的出路,寻找拯救地球的良方。人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事成,地和日月明,天和万物生,让和文化从“心”出发,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作者为海南省政协委员、东方五和文化研究院院长 l来源:《 人民论坛 》(2014-09-01)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赵虎启:要正确看待理解周小平
下一条: 刘慧:面对国家战略负责任有担当
观察思考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