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教育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  

他们的名字隐藏在历史的字里行间

作者:叶研 发表时间:2015年09月14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他们的名字隐藏在历史的字里行间

——“为俄罗斯二战老兵中医保健全媒体公益行动”口述历史撷英

  经过一个多月的旅程,由哈尔滨电视台策划的“英雄当归——为俄罗斯二战老兵中医保健全媒体公益行动”已在俄罗斯的11个城市完成了预期的工作。在为反法西斯英雄进行中医诊疗的同时,团队的纪录片摄制组对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30多位亲历者进行了采访。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波兰、攻入柏林,都以微观的视角被一一还原。

  这是一群耄耋之年的英雄。史书上没有写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人生却是活着的历史。

  “德军在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莫斯科”

  “俄罗斯领土广袤,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这声70多年前的呐喊,也是莫斯科保卫战亲历者叶尔马阔夫和米哈伊尔的心声。

  季莫菲·亚历山大洛维奇·叶尔马阔夫1938年参军,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部队立刻开往前线,抵达莫斯科。

  “德军逼近列宁格勒的时候,我们被调往列宁格勒。当时列宁格勒遭到德军进攻和轰炸,还没有遭到完全的包围,这时候,我们又接到了保卫莫斯科的命令,撤回到莫斯科。当时,德军在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莫斯科。”

  “我们的师曾被德军包围,我当时是一个文书,真的不怕死。一直战斗到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得到了红星勋章。只是我的额头和头顶被爆炸的弹片击中,为了取出弹片,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后来又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同样在莫科斯保卫战前线上的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尼金森,当年20岁,亲历了1941年11月那场震惊世界的红场阅兵。

  “1941年11月7日,为了纪念十月革命,我们在红场举行了阅兵仪式,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阅兵仪式。参加阅兵仪式的士兵直接从红场就开赴前线,不久德军退却到180公里以外,莫斯科的紧张形势得到缓解。全世界都看到,德国法西斯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绝不会放弃斯大林格勒”

  二战期间,苏军伤亡严重、兵源不足,数十万苏联妇女应征入伍。她们大部分从事医务和通讯工作,不少人也担任了飞行员、狙击手、机枪手、侦察兵、坦克兵。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安娜·米罗诺夫娜·季莫申科就是其中的一员。

  她从卫国战争开始的第3天就加入了战斗,被派往伤员专列,负责从前线把伤员运送回斯大林格勒医治。

  “那时气温有零下40多摄氏度,我们问首长怎么办,答复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姑娘小伙子们,你们在路上找你们自己需要的东西,包括吃的。’前线的战斗很激烈,没有人顾得上伤员,我们这些姑娘必须自己跳到战壕里把他们扒出来然后拖进火车。我不记得往返了多少次,只记得我的车厢是18号。”

  “1941年到1942年,我都是在火车上往返运送伤员。”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后,伤员专列就再也没能发出。“我们的列车接到的最后一批伤员对我说,即使他们会死去,也绝不会放弃斯大林格勒!同样,我也不会离开,因为我是军人!”

  后来,季莫申科在通讯兵学校学习。有一次教官无意中说,“法西斯当初也说过不会占领斯大林格勒,可是他们也占领了。”她突然站起身,大声对教官吼道:“斯大林格勒从来就没有被占领过,从来没有。我当时就在那里,他们就连我们的医院也占领不了!”

  “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墙上”

  1943年,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二战迎来转折点。就在那一年,有着驾驶和维修拖拉机经验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马洛夫被特招入伍,送往位于梁赞市的坦克兵学校学习。5个月之后,成了苏联红军乌克兰方面军的一名机械师。

  马洛夫向“英雄当归”摄制组回忆,他一共参加了6次大规模的战役,并随部队从南线第一批攻入柏林。“1945年4月16日,我们打到了德国本土。4月24日我们进入柏林市郊,占领了德国陆军总司令部。”

  进攻柏林的途中,马洛夫的战车被德军炮火击中。“车子不能发动,停在路上成了活靶子,车上的人员撤离。此时我们的坦克团已被德军坦克包围了,我们的装甲运输车里运送的是坦克的炮弹,我是机械师,得留下来修好它。奇迹发生了,我发动了运输车。”

  马洛夫自己驾驶着运输车把炮弹送了上去,帮助坦克团成功突围。夜里,他和一名战友又趁着夜色修好了路边两辆被炸坏的运输车,并把它们开回了驻地。

  “攻入柏林后,我用军刀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墙上。”

  (光明日报特约记者 叶研 光明日报记者 刘文嘉)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韩震:要做知识分子而非“知道分子”
下一条: 以强大的文化自信直面全球化
教育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