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回顾展望 您的位置:观察网 >> 回顾展望  >> 回顾展望  

小草为什么不歌唱

作者:周俊生 发表时间:2013年02月19日  

  2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情人节。这个从西方舶来的充满诗意的节日,近几年在中国越来越红火。但是,今年的情人节却因诗人雷抒雁的去世而令人伤感。2月14日凌晨,雷抒雁因心肺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

  雷抒雁的名字,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讲已经有点陌生,但在三十多年前,这位当时还很年轻的诗人因一首抒情长诗《小草在歌唱》而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新时期中国诗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雷抒雁的去世,令我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场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已成为民众最为迫切的愿望。但是,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文革”的梦魇,经济百废待兴,人们的思想仍然受着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在这个时候,以一场真理标准讨论为先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中国的诗人们抓住了时代变化的脉搏,加入到思想解放的大潮中。

  直到今天,当时涌现的大批诗作,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滚烫的记忆。包括雷抒雁的这首《小草在歌唱》,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般地道出那些诗歌精品:刘祖慈的《为高举的和不高举的手臂歌唱》,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李发模的《呼声》,张学梦的《现代化和我们自己》……这些诗作,已经超越了文学作品的场域,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小草在歌唱》,是雷抒雁为悼念“文革”中惨死的张志新烈士而作,它一经发表,便引发了全国上下强烈共鸣。就像诗人边国政所说:“诗歌在当时并不仅仅是诗歌,还是社会的温度计和晴雨表。”

  即使是在今天,当我们撰写共和国的历史的时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涌现的这一批诗作仍然是必须记载的一章。这些诗作的成功,在于诗人大胆地介入了现实生活,用诗的语言发出了人民久已压抑的心声。

  但是,诗歌要不要干预现实生活,却是一个在文学界一直有争论的话题。不少专家认为,诗歌如果与现实生活贴得太近,就容易被现实裹挟,使其艺术水准下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也不符合诗歌艺术的发展实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绵延至今的中国诗史,正是一部中国诗人不断参与社会现实的历史。那些千百年来传唱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之中的杰作,都浸透着诗人参与现实生活后发出的呐喊,已成为流淌于中国人血液中的一种精气神。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火焰,是点燃人类心灵的火焰,它燃烧,它发热,它发光。”以《小草在歌唱》为代表的这一批诗作,正是诗人们点起的火焰,它们在那个年代里燃烧,发出了激励读者的热和光,给了中国人民以力量,而诗人也因此而赢得了读者的尊敬。

  不必讳言,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风雨激荡成为历史以后,诗歌在读者中也渐渐走上下坡路。曾发表那些脍炙人口的诗作的《诗刊》,当年不过是一本小开本的月刊,如今它扩为大开本的半月刊,却已被读者遗忘。诗歌在其他一些文学刊物上更是只能充当点缀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通常被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诗歌的百灵鸟缚上了金子做的翅膀,再也飞不高了。

  其实,市场从来不是诗歌的敌对者,诗歌之所以在今天式微,关键问题在于诗人放弃了参与现实的精神,反而热衷于给现实涂脂抹粉。诗歌成了诗人抒发“小我”的温室里的盆景。这么多年来,诗歌界一直在进行探索创新,但这种探索创新却因脱离了对现实的观照而无法得到读者响应,只能是“梨花体”、“羊羔体”之类的滥觞,更不要提“纵做鬼,也幸福”的恶诗了。当诗人不再为小草而歌唱,人们宁愿到手机短信里流行的段子中领略残存的艺术,也就不足为怪了。当诗人不再燃烧的时候,又怎么能指望读者燃烧呢?

  今天的中国社会和30多年前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GDP已雄踞全球第二,据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但是,因改革不够深入而形成的既得利益群体正在蚕食改革的成果,相当复杂的社会矛盾已经积累,而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遭遇瓶颈,因此,改革呼声再一次高涨。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诗人不应该缺席,他们有责任再一次拨弄他们的琴弦,谱写出新时期的《小草在歌唱》。人们已经读腻了那些缺乏热力、矫揉造作的诗篇,时代在呼唤我们的诗人,走出“小我”,关注社会,就像雷抒雁说的,用诗歌来表现“我们对正义和非正义毫不掩饰的爱和憎”。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
下一条: 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两大风险
回顾展望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