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聚焦引航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聚焦引航  >> 聚焦引航  

媒体当瞭望浅滩暗礁及时预警

作者:冯雪梅 发表时间:2013年01月26日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

  《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与此同时,新华社也刊发多篇深度报道,对山西隧道爆炸事故、新交规“闯黄灯”之争等民众关切的热点事件,进行了追踪和调查。央视的新闻联播,也一改往日的稳重平和,增加了监督性报道的数量。

  一位网友在12日的微博里说:很久没看“新闻联播”了,今天看了感觉变化挺大,没有一条会议新闻,第一二条关注了多地雾霾和云南镇雄滑坡,很多新闻都贴近了民生,如新交规、兽药及贵州威宁的合作社建设。在社评中多了一些语气助词,感觉不再严肃和冷冰冰,这该算是大变化了吧!

  尽管都市类媒体的兴起以及市场化竞争加剧,让传统的官方媒体不再是“老大”,但是,最能传递变革之声、显现变革之气的,依然是那些重要的官媒。它们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其一举一动,时常引起更多的解读。

  有人将这样的转变概括为改变文风,贴近基层,关注民众自身利益。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新闻的归位,媒体人真正担负起社会瞭望者的角色。

  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地发出警告。”

  这种警告,在一些时候,会被理解为“报忧不报喜”。而在传统的观念里,新闻有着“正”、“负”之分,表扬稿上官媒的头版,是一些政府和官员刻意追求的,“负面新闻”则是其极力避免的。官方媒体所承载的政策宣传、引导舆论的职能,使得一些党报党刊在新闻职责的承担上有所顾忌,偏重于宏观政策的宣传,政府工作会议、主要官员的考察讲话和各种成就报道。不能说这些不重要,但若所有的报道都以此为中心,不免成了官方的新闻发言人和事迹宣讲者,而不是面向受众,有着自身职责和运作规律的新闻媒体。

  中央一再呼吁和倡导,并且领导人也率先垂范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际就是要让记者接地气,感知百姓冷暖,关照民众利益。明智的决策者,会将媒体的报道当作了解民意民情、观察社会问题的窗口和信息源,如果新闻报道总是歌舞升平,就失去了“预警”功能,偏离了媒体自身的角色定位,久而久之,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媒体有其职能分工,其中之一就是见微知著,敏锐地发现问题和矛盾。这种发现,不是“人咬狗”式的哗众取宠,而是探知危险,提前预警。那些让政府部门和官员“难堪”的批评报道,实际上就是对“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的预报,看似“负面”,却有助于将问题公之于众,进而探寻解决之道。

  比如这几天,几大中央媒体对“雾霾”的报道——它是新闻联播的头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的头版报道及评论。作为典型的负面事件,环境污染不会因为视而不见而自动消失,置之不理,只会愈演愈烈。直面它,反思GDP高增长下的畸形发展模式,监督职能部门的管理和应对,才有可能改变现状。而这,才是媒体新闻报道的意义所在。

  媒体人白岩松说:“如果今天的负面报道,都是建设性和推动这个民族和国家向前进的话,所有的负面报道都是正面报道。”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报道的正负,瞭望者的角色决定了媒体的职责,从业者以及政府管理者所要做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报道回归新闻的本位。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研究所专家、教授、顾问名单(一)
下一条: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科学,不会过时
聚焦引航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24 《观察网》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