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们采用市场经济手段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效果;于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过时了,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显得幼稚、偏执、缺少科学精确性和脱离实际,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而成为昨日黄花。有人干脆要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转向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价值论或财富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不可能过时,因为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核心理论是科学。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数学的1+1=2,无论数学发展到什么阶段,1+1=2都是基础,永远不会过时。
一谈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人们就会想到《资本论》的深奥。其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本命题,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一次,我听到一个1岁8个月大的小女孩对她的妈妈说:“妈妈,我要喝酸奶。”妈妈用3元钱给她买了一瓶酸奶。小女孩又看到了电动小车,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小汽车。”妈妈对小女孩说:“妈妈没钱了。”旁边一个4岁半的小男孩听到了小女孩妈妈的话,问他的爷爷:“爷爷,拿钱为什么能买东西呢?”他的爷爷思考了好长时间才说:“拿钱买东西,这是规定。”最常见的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极深刻的道理。小男孩之问即拿相同的货币为什么可以购买不同商品的问题,经济学家们研究了几千年,但如马克思所说:“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北京第2版。)
财富可以使用,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才是财富。生活于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的古希腊学者色诺芬首先提出财富不仅可以使用,而且还可以交换。但不同质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认为,商品有一种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比较的东西,人们用货币代表它,就可以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交换了。马克思称赞说:“正是在这里闪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辉。”(同上,第75页。)但这种相同的东西是什么?由什么决定?难住了经济学家。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佩蒂出版《赋税论》,提出了商品中所含的同质的东西是价值,由劳动量和劳动时间决定。后经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发展,劳动价值论基本确立。虽然价值由什么决定的问题解决了,但价值是什么的问题人们还是弄不明白。直到马克思,这个问题才有了突破性进展。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劳动价值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这便是马克思著名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也是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的核心理论。马克思曾自豪地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同上,第54-55页)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般性(同一性)和具体性,劳动也如此,不同具体劳动的一般性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符合价值的特性,所以马克思的发现是科学的。由于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就像人们用钟表代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一样,人们用货币代表价值,就可以通过货币这种媒介交换不同的商品了。马克思又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演绎,揭破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并根据自己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果撇开政治因素,单纯从学术观点看,马克思对经济学的贡献至今尚无人超越。当然,马克思的理论还需要发展。
马克思生前一再说,自己研究的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同上,第10页。)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到攻击不足为奇。16世纪欧洲宗教裁判所曾疯狂迫害信仰日心说的人,但科学的日心说并没有因此被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绝不会因偏见者的攻击而失色。如果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不了解,或因我们对马克思理论体系认识的偏差而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犯了错误,应由我们自己承担反而误解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那就不应该了。
(作者系世界文明观察研究所副所长、宁夏党校原副巡视员、宁夏经济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