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全球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全球观察  >> 全球观察  

海权论、空权论、陆权论,谁才是主宰未来世界的大战略

作者:徐长江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26日  

  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那么「海权论」是否就是主宰未来世界沉浮的大战略呢!马汉的「海权论」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1921年,杜黑依据意大利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有限的资源条件,创造了「空权论」学说。毫无疑问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空中打击更具灵活性机动性,空权地位也在不断攀升。空权至上论也被不断提出。

  然事实上,未来世界只有对陆权的争夺才是各国的战略发展关键点。所谓「陆权论」应该是指通过某种手段占有某地域,并逐渐使之真正融入自身,最终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的战略思想,未来世界谁能拥有更广阔的陆地权利,就意味着他能在未来的战略对抗中拥有更多资源资本,谁能拥有更多的陆权就意味着他在未来的世界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他能在未来世界中拥有独占鳌头的能力。

  那么海权论、空权论、陆权论,谁才是决定世界未来沉泘的决定性战略思想?

  海权论作为强国称霸方式的失败性

  不论是海权论,空权论还是陆权论都只能是一个想要强大的国家所应采用的方式之一。不论海权论还是空权论都只是一种战术性理论,海战、空战、陆战只是战术方式中的一种,只能是一种根据战争性质与战场性质以及攻防性质而不断变化的战术手段;不论海战还是空战,其最终归及点仍然是陆权,海战、空战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消耗对手实力,以便争得对陆地的控制权,因为不论你在海上还是空中有多大的优势,你也不可能永远留在海上或停在空中,只有掌握了对陆地的控制权你才能有生存和作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这也就是说不论是海权论还是空权论其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对陆权的控制,所不同的只是海权论、空权论所追求的并不是对陆权融入,他们只是主张通过海上和空中的强大军力和运输能力更多更好的对某些弱势地域进行打击和掠夺。

  我们不妨把海战、陆战比作为人行走时的左、右脚,把空战比作人的双手,人的行先出左脚、或者先出右脚并不是因为先出左脚或者右脚能快速达到目的,而是要根据当时人所处的位置与姿势所决定的,手虽然有极大的灵活性,但如果沒有了脚在地面的站立与移动,手的灵活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被禁锢,从而其灵活也将大打折扣,只有当他灵活地运用双脚并能在地面上自由运动,他的手的灵活才能得到更有力的发挥。同样,一方面只有在拥有陆权的作为基础的情况下,海权空权才能得到更有力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发挥海权和空权的协调作用的情况下,才能更有利于陆权的争取与保障。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政治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FriedrichRatzsl)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将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的要求将越来越大,为了拓展各自的战略空间,各国动用了不同的战略手段。

  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

  西方国家占领殖民地而称霸的方式成了马汉海权论的有力根据,然而也正是这些海权强国的衰败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海权论的片面性,以及以海权论作为强国称霸方式的失败性。

  以海权而称霸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当属英国,据统计,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按地区单元数目说,美洲仍为英国海外殖民地数量最多的洲。南北美洲合计有7处。大洋洲曾是英国殖民地占全洲陆地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洲(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岛屿均为其所有)。非洲曾是英国殖民地单元最多、地理分布最广的洲——北非、西非、东非和南部非洲,到处都有它的殖民地。亚洲是英帝国攫取殖民地的头等重要甚至首要地区。它的殖民地虽广及世界各洲,但整个殖民帝国的人口,大部分是在亚洲,亚洲沦为它的殖民地的面积,也很可观。英国的海上霸权也就成了无可辩驳的,谁能想到那个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也会有日落西山的时候!随着海外殖民地的脱离控制,英国的战略发展空间大大缩減,英国原来的那点战略空间根本就不可能满足做一个霸主的需求。不断颓败也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海权胜利论在这里开始走向失败。

  英国的辉煌可以说是马汉「海权论」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然而英国昔日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如大江东去一去不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虽然有很多,但最根本处在于英国忽视了陆权的重要性,虽然英国通过其强大的海上力量极力控制着维护其海上交通生命线的港口、码头以及用以掠夺的殖民地,但这些港口、码头、殖民地却不能真正融入英国,按中国古代谋略说法,这些港口、码头、殖民地就叫着“飞地”,那什么是飞地?”飞地“应该是指由于军事政治等原因暂时由某国控制其军事、外交、经济权利,但由于地域原因又不能或无法彻底融入其国家的区域。虽然迫于某种不得已飞地不得不接受宗主国的管制与掠夺,但一旦宗主国出现势力上的鞭长莫及或者飞地自身实力逐渐强大,他就会设法脱离宗主国从而独立开来,美国的独立正好证明了这种说法。英国对美洲大陆的殖民对美洲人在语言、文化上都采用了同化策略,但由于地域的原因却无法将美洲融入英国,最终美国宣布独立,随着南、北美的统一,美国的陆权得到了扩大,再加上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美国的国力得以相当迅速的发展,最终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没有陆权而空谈海权至上最终也只能以失败收场

  马汉的海权论主张以海洋为跳板,以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和港口、码头以及殖民地来维系其海上商业和掠夺线,然而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3.6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8%,如此浩瀚的大海中是没有可以让人生存发展的空间的,单靠那几个维系海上交通线的飞地是很难确保海上安全的,不论你有多想控制海权,你也无处着力,一个不留神你就会成为在茫茫大海中的孤军,孤身被围或者被偷袭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马汉提出要先消灭对方的海上军力的想法,但现代工业技术和制造能力的高速发展,要完全消灭对手的海上军力已是十分困难的事,除非你能控制对方的陆权,并控制其工业生产,否则你能消耗对方多少军力,对方就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甚至超过原有军力。

  1941年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山本五十六等正是根据马汉以消灭对手海上军力来实现海上霸权的思路制定了偷袭珍珠港计划,在他们看来用偷袭手段把美国海军消灭在军港之内,是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最有效办法,他们幻想以此打击美国海上军力,让美国海军无法或无力进入太平洋与日本争夺亚洲利益。

  当时日本发动了持续约两个小时的空袭,曰方以只损失29架飞机(零式战斗机9架,97式鱼雷机5架,99式轰炸机15架),1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的代价换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惨重损失,4艘战列舰、1艘靶船、1艘驱逐舰、1艘布雷舰沉没,2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遭到重创,1艘战列舰中创,1艘战列舰轻伤,飞机损失450架,约2400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如果不是偷袭珍珠港时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那美军的损失估计还会更大。一切都按照曰方的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由于此次偷袭只是打击了美国海上军力,而并没有对美国的陆权产生控制,更没有能影响到美国陆上工业生产,也就是说日本方面忽略了美国海军的再生能力,最终让一次海权争霸的胜利,成了另一场海权争霸失败的起点。

  偷袭导致了太平洋战争全面暴发,美国人群情激昂,美国的陆上生产机器也全面高速启动,很快美国海军以超出以往的军力加入对日战争,日本想以一次偷袭打击美国海军从而减轻亚洲压力,结果却招来了更强大的美国海军,而且这次美军是直接对曰开战,弄巧成拙的战略思想最终让日本的海权梦演变成为自寻死路可悲结局。

  我们假设当时曰方有能力控制美国的陆权,那么一来美国庞大的生产机器就能为曰方所用,那么一来美国海军就算偶尔能胜一两次曰方海军,也终将会因为没有了陆权及陆地上的物质后勤补给而被战败拖败,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所以要作这样的假设是为了以此突出对比在没有陆权支持与有陆权支持下海战胜负所能产生的不同意义——没有陆权支持就算能用最小的代价换来对方海上军力的最大伤亡,最终也只能是以落败为下场,反过来如果能控制陆权并发挥陆地上工业生产力的优势,即使吃了一次两次大败仗也能最终实现转败为胜。没有陆权或者说对陆权控制不到位而空谈海权至上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最终也只能以失败收场,海战争取来的飞地如果不能融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飞地早晚会脱离自己独立出去,那时候也就是海权霸权终结的末日,那么一来自己为拓展战略空间而付出的努力也就只能付之东流,那么一来因海权论而带来的成功憧憬也就只能是梦里寻花。

  或许有人会说美国的称霸也是用了海权思维,并没有陆权在里面,为什么美国还能独霸全球呢?不否认美国霸权中的海权思想,尽管美国不是采用殖民地方式而是采用扶值傀儡方式控制其海权中的基础点,但那不过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掠夺而已,其本质仍是海权思维,正如英国霸业颠峰时期一样,美国在海外的霸权地位也是无人能与抗衡的,但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海权霸权就能摆脱英国海权霸权的颓败结局而永霸天下,并不是说美国用武力扶植起来的傀儡就永远甘心做美国人手中的提线木偶,并不是说那些倍受美国大兵蹂躏欺侮的人民就不会象当初被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美洲人民那样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变向掠夺和傀儡统治。

  英国的海上霸权梦己经被历史的车轮辗碎,那么美国的海上霸权是否能永远存在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美国近年来的军事霸权行动吧!美国两次军事入侵伊拉克,武装入侵南联盟,又同北约一道武力介入利比亚,强力干预叙利亚……,美国的海外霸权已显现无疑,然而美国并没能像早些年那样轻松惬意,ISIS的泛滥成灾、越来越烂中东局势、成千上万的中东难民潮——无不让美国进退两难,是再像当年打伊拉克那样大举动用海陆空力量用武力碾平中东乱局?还是退出中东乱局?

  退——那不仅意味着海权思想的又一次失败,更意味着要放弃中东这块到嘴的肥肉,失去了中东这块宝地,美国又到哪里去进行资源掠夺?!失去了中东这块世界的中枢位置,美国又还怎样控制世界做世界霸主?!进——对目前美国来讲并不难,以美国现在的军力真要在那块土地上再来一次大动作简直是易如反掌,而且以目前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美国自身强大的国力,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于直接出面对抗,难的是这里是一块飞地,如果仍以海权思维强力拿下,而后的管控却是一个大问题,用大量武装力量长期控制一个永远不可能融入美国的地区的陆权,而且很可能就会像第二次海湾战争时那样——治理伊拉克付出的伤亡代价比攻击伊拉克时付出伤多的多,显然那既不符合美国当前的利益,又容易因中东这点小利而撕毁长期以来美国伪善的面具。如果碾平后退出,那时谁又说得清会不会像之前美军撤退后那样再冒出一个什么组织来破坏美国利益呢!美国总不能一直在进与退间来回循环动作吧!如果美国真的那样做了,就不要说想得利,就连美国自身也会消耗不少国力。一个不能让美国长期得利的海权论又怎能让美国长期成为海权霸主!

  尽管美国目前伋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但在美若继续单独延用海权思维,那美国世界霸王的地位就很难再维持。英国的倒下已经有力地证明了海权论的片面性和失败性,到美国的海权霸主地位再一次轰然倒下时,也就是海权论再一次失败甚至无翻身之日的时候。或许只有到那时人们才能真正想起陆权的重要性。

  空权只能打击和削弱对手实力而不能真正控制和拥有陆权

  说起空权论飞天不由想起了一则电视故事,在电视剧粟裕大将里有一个描述粟裕将军去国统区与蒋军谈判时与蒋军将领们对话的场面,蒋军将领们取笑中共方面没有飞机,在故事里粟裕将军用了一个很幽默的说法来回答蒋军将领,他说:飞机的确很利害,但要是飞机再能够下地抓俘虏那就完太美了。故事就是故事,其本身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反应的道理——空战虽然有他的优势,但也有他的局限性,飞机的战斗力虽然快捷灵活强大,但仍有他无法办到的事情。如果一味注重空中优势而忽视陆地战的地位,那么失败就会成为一种必然。随着飞机的出现以及飞机技术的不断提高,飞机在战场上的应用与地位也不断提高,空战以及空权也就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并不是说空战空权就能够成为可以超越海权陆权的战略理论,空权至上论也同样具有他的片面性。

  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间,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第一场局部性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从1991.1.17~2.23开始空中战役,空中战役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进入第三周后,空中行动的重点转入科威特战区。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然而尽管美军动用了高科技的牛刀来对付那个小小的伊拉克,却并未能取得牛刀杀鸡的轻松效果,最终美军还是不得不动用大量的地面部队。在这场以优胜劣的战争中,空军发挥了极大的优势,然而空战却仍然不能完全取代陆战,制空权的取得仍不能给美军带来胜利的必然。在接下来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与利比亚战争中,空权并不能至上的真理又一次次被美军用最先进的空中力量与几乎没有先进空中战机、完全不能与美军争夺制空权、仅靠落后的地面战来与空中进行抗衡的现实所证明。用牛刀杀鸡尚有难度,如果遇到与之实力相差无几的对手,那单纯的空战单纯的空权又怎能发挥霸权作用?

  俄罗斯军事学术界颇有名气的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斯里普琴科将军,在2002年出版的《第六代战争》和《非接触战争》两本著作中断言:“第六代战争”是典型的“非接触式”战争,2010年至2020年间陆军作为一个军种将不复存在。不仅是斯里普琴科,连美国著名的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持“陆军过时”的观点。他在2000年至2006年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多次表示今后“美国步兵将不会在任何地方进行战争”,并主张推行新的改革方案,大幅度压缩陆军。

  然而在美军对伊拉ISIS的空袭战中,空权至上再一次被证明不是万能的。美军对ISIS进行了长时间的空中打击,其对手根本就没有空中力量,美军对空权的控制那可以说是绝对的,然而从2014年8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外宣称已授权对伊拉克进行有针对性的空中打击并付之天行动至今,ISIS仍大摇大摆的在伊拉克行动,空权至上再一次被证明是片面的失败的。

  所谓空权至上与非接触战争,都是一种唯进攻论。不可否认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进攻性武器的飞机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在战场上的确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这不过是一种矛和盾进化中矛先走一步的表现,在矛和盾的相对进化中,盾总是在作为进攻性的矛发生改变后再随之而发生变化的,谁也说不准在作为进攻性武器的飞机和远程导弹出现后,会不会出现相对完善有效的防御系统。如果说海上军舰的出现就以海权论为中心,空军的出现就以空权论为中心,那是不是另一种新武器的出现就会出现另一种新的论调?那是不是可以说海权论空权论的本质就是武器论?更何况近年来美军的历次军事行动一次次证明了飞机和远程导弹只能打击和削弱对手实力,而不能真正控制和拥有陆权!也不能将对手真正制服,这是不是可以说海权论空权论导弹权论已成为过时的战略理论?

  不论是海权论还是空权论,凡是不能对陆权作有力的控制的,就不能真正控制那块地域。就算空权海权能一时占优势,总有一天当时机适宜的时候被控制方就会独立出来,他甚至可能象当初美洲反对英国统制一样愤起而武力反击控制方,只有真正控制陆权并让所控制地域融入自己才能实现对该地域的”长治久安“。

  只有在确保陆权的基础上运用好海权、空权才能大踏步发展

  历史上俄国对中亚、西伯利亚的控制与融入,南北美的统一战,以及古代中国某些朝代对中原周边地区的征服都是对陆权控制的成功典范。

  不论再好的理论都不如成功的实例,分析当今世界,中、美、俄得力于自身广阔的陆权基础,运用自身的广大的战略空间不断发展和积累国力,对中、美、俄这种有着广袤的陆权基础,而自身又稳定发展的国家,任何势力想从外部强力击败或者摧毁他都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他的内部发生分裂或者内乱,就如同苏联如果不发生分裂,就沒有谁敢于挑战他的大国地位,世界也就不可能由两极而变为美国一家独霸;若不是中国清朝末年的腐败导致中国内部的分裂动荡混乱,那中国就不可能无法抵抗外来侵略,更不可能有那么一段屈辱的历史。对于一个有着广阔的陆权发展空间的国家,只要自身不出现问题,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进——他可以运用自身军力国力对外扩张,退——他可以凭借他自身的陆权空间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陆权的地位是未来世界战略的根本立足点,只有在确保陆权的基础上运用好海权、空权才能大踏步发展,就如同一个人只有当他脚踏实地时才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战斗潜力。如果将他彻底悬空他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发挥他的能力,甚至可能举步艰难。陆权的关键在于远交近攻,他与海空权的对飞地的打击控制不同,他的出发点不是单纯的入侵与掠夺,他重视的是一种真正的融入。更为关键的是随着陆权的扩大与融入,他们就不会象海权霸权时的那些海权霸主一样,一旦失去了海外的飞地(殖民地),就等于失去了战略发展空间,就只能在被打回原形后缩在自身狭小的陆权空间,那里根本就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霸权也就只能随之而消失。反之随着对陆权的逐渐扩大与融入,其自身的战略发展空间和实力就得到了巩固,以这个得到发展巩固的实力体作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其对外攻伐的能力又更大程度上得到加强,就象滚雪球一样,只要自身不发生解体分裂,雪球就会越滚越大,这就是陆权论的优势所在。

  当然有人会说拿破伦,西特勒所发起的也是陆权战争,争夺的也主要是陆权,为什么他们也没能最终成功并维持其霸权呢?那是不是说陆权霸权也只能象海权霸权那样昙花一现?拿破伦与西特勒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的霸权野心太大,他们想一口完成他们心中的全部霸业,这就注定了他们只能走向最终失败的悲惨结局。中国有句俗话叫着,欲速则不达。陆权论的关键就如同滚雪球,不能想一开始就把雪球做的无限大,而要一点一点逐步滚动,先把作为基础的球做实,再逐渐加大加实,这样才不会稍微遇到一点外力就散成一堆散雪。

  不论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还是希特勒时代的德国,其不论是人口还是地域与整个欧洲比那都是有着太大的悬殊差别,要想以当时的法或德来对整个欧洲进行兼并那都是不现实的,就算能一时得逞那也不可能实现真正融入,乱局一旦发生,那就必然会被打回原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把一瓶很浓的墨水,倾倒进一小盆水中,很明显那小盆水很快就会被墨水染色,这就是一种征服性的融入;但是如果我们是把这同样的一瓶墨水倾倒进大海中,那我们不但不能把大海染色,而且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出大海因墨水倒入而发生了变化,墨水被海水反融入从而消失;同样的一瓶墨水,同样是倾倒在水中,但出来的结果却是完全不同,这就是一个比例问题。

  同样是陆权争夺,俄国人能夺取西伯利亚并长久将其融入,美国能让南北美融为一体,中国能由原来的中原地带的那么一小块地域把陆权逐步扩大成为今天的大国,而拿破仑希特勒却只能在取得最初的辉煌后,迅速败亡。深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陆权掌控速度上的技巧,事实上拿破仑与希特勒的失败都是有着一种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几乎都是在一部分地域取得很大胜利后,在所占领地只是被表面征服,还没有真正安定和实现融入的情况下,急于去发动对一个有着广泛的战略纵深大国的战争;旦前方的战事出现稍微出现那么一点困难,想从占领区抽调兵力财力就会很困难,甚至在其所占领区域还有可能乘机发动重夺政权的武装斗争,到那时他们就只能是几面同时受敌,面对处处受敌的局面他们又还有什么能力来保障自己不败地位!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拿破仑和希特勒的陆权霸权的失败,却又从另一面证明了陆权的重要性,试想如果俄罗斯没有广袤陆地作为其战略纵深,当遇到拿破仑或者希特勒的大举进攻,大量领土沦陷的情况下他还能有什么能作为其兵员、物质上的补给点!没有物质和兵员的补给俄罗斯能赢得战争?有人认为希特勒的失败是因为在对苏联作战是采用两个方向出击,而且又没有一开始就把出击重点放在莫斯科,他们认为如果希特勒能迅速攻下作为政治中心的莫斯科苏联就必败无疑,对此并不想完全否认他们的这种认为攻下政治中心就能获胜的说法,但却也有所保留——苏联在失去莫斯科后是不是就一定会败?即使希特勒能侥幸攻下莫斯科,只要他还不能完全控制苏联的陆权,那胜利仍很难取得,要证明这种假设最好的证据莫过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让中国大部分国土沦陷,当时不仅作为中央政权代表的南京被曰军占领,就是中国的绝大部分经济和工业城市也被曰寇占领,日本还在南京拥立了以汪清卫为代表的伪政权,更为艰难的是当时中国与外界的交通已为日方控制,外界想援助中国对曰作战已十分不易,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凭着对祖国的那份热血以那些还没被日本占领的陆地为基础艰苦奋斗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假如那时候的中国其陆地面积只是当初三黄五帝时的那一小块地,那中国还能以什么来作为退却的基本!那样一来中国还有可能赢得那场战争?从这些陆权争夺中的胜与负中可见陆权在作为战略生存空间上是相当的重要。

  既然未来战略的重点是对陆权的争夺,那么在未来战争中陆军不可避免就有着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所谓陆军无用论,一方面是各兵种间为了争取自身的地位而抛出诱导性理论,另一方面是在简单分柝美对伊拉克以及南斯拉夫利比亚战争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那些专家们只看到在这些战争中飞机所起的先期作用,怱视了后期陆军的作用,他们只是把陆军看作是清理战场的兵种,却怱视了前期长时间大消耗的空中打击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现实。而且专家们好象还忽视了一个问题,这几场战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美军以强凌弱以大打小,美军后攻击的这几个国家与美国的军力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且他们都是地盘太小,军力太弱,国力也不能支持其作为长期消耗战更没有战略纵深可言,是注定只能挨揍的国家,美国的空军作战半径可以完全覆盖其全境,至于美军导弹那就更是如入无人之境。以这些国家的导弹拦截技术来对付美导弹那就跟不拦差不多是一样的,在这种大落差的军力悬殊情况下,当然只靠空军和导弹就能解决问题,尽管如此美国的空中和导弹并未能把对手打趴下,还是要陆军的配合才能真正打垮对手,认为陆军的作为用除了打扫战场就没多在意义,那是一种多么偏执的说法!但假如对手的军力与美国悬殊不大,又有广阔的地域作为为战略纵深,那情况还会一样?就算对手的空中力量有那么一点弱,只要对手的导弹打击和拦截技术差不多,在没有地面部队推进的保障下,只有空军敢孤军深入?那样的话空军就只有陷入对手空地一体的包围圈打击之中,其结果会是怎样?恐怕只能是铩羽而归!真到那种地步还能说空权至上?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说陆军无用?

  一场真正的战争是不能分哪个兵种有用,哪个兵种没用的,最多也就是根据战场的性质来决定哪个兵种所占的比例多些,哪个兵种所占的比例少些,不论是哪一种兵种的有用还是无用。那是要看战争的性质和战场的地形及大小来说,孙武讲兵十分重视“度”{忖度、判断}、量{容量的限度}、数{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数量}称{权衡}胜五步,这就是说在投入战斗前要对战争性质战场地形及大小、容量进行分析,是攻击还是防守,战场地形适合哪种兵种进入,能投入多少兵力等等都是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对于岛屿以及比较小的战场的争夺战那陆军所能发挥的作为用就有限,主要是海空军及导弹部队的打击,最多是海军陆战队的介入以及在最后的时候进行一些扫尾工作。但对丛林战,空中打击的局限性就很大,只有陆军特战队才能适合那里的地型,随着战略纵深的加大,已方和对手的导弹都有精准打击和拦截的情况下就只能是空地一体逐步推进才有可能获胜,单一的地面战难以取胜,而单靠空中绞杀或打击也不能发挥作为用,空军或陆军孤军深入更必定会被包围消灭。

  当然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旧有的陆军作战模式必然要发生重大的变革,以往那种刺刀见红近身肉搏的模式,将离我们越来越远,陆军的改型已是必然趋势。诸军兵种间只有抛开陈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空对天,空对地,地对空,海对空,空对海,海对岸,岸对海灵活的融为一体,那才是未来战争的取胜的必然需求。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世界里,对陆权的争夺将成为一种关键性战略,但这绝不是说陆权至上,只有立足于陆权,同时运用好海权与空权的配合作用,三者相互依存,那才能实现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来源:《环球之音》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美俄各让一步 叙利亚危机或迎来曙光
下一条: 造访中亚,安倍之意不在“酒”
全球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