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以绿色金融助力全面绿色转型

作者:张永冀 发表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目标是平稳有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约26%,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5%;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8%,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速度位居全球前列。绿色金融在推进这一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健全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

  绿色金融,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为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能够有力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确立了绿色金融“三大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价格发现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和“五大支柱”(界定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激励机制、产品体系、国际合作)的发展政策思路,提出了阶段性远景目标。随着绿色金融概念框架、标准体系等的逐步完善,我国已初步建立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以及碳金融产品在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矩阵。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论述,为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的发展完善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矩阵,需要在兼顾“绿色节能降碳”与“增长提效升级”的基础上,推动各类金融要素和资源流向绿色经济领域,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中的功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力争到2030年,基本构建起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到2035年,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

  有序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改革试点

  《意见》明确要求“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绿色信贷通常比较匹配成熟期企业的需求,而对初创期的绿色科技企业和转型期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负债端、资产端、运营端三管齐下,金融机构总部与分支机构联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在负债端,绿色信托与绿色保险未来将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推动环责险、巨灾险、绿色建筑保险、碳金融、农业相关绿色保险扩面增品,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充分发挥保险损失补偿、风险减量、资金引导的作用。在资产端,应持续完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框架,将ESG投资理念融入各类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策略、投资指南以及相关制度;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定制绿色债券指数,配置跟踪绿色债券指数的资管产品,从投资端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在运营端,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投贷联动,证券、投行、基金等机构可以在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程中寻求协同合作的机会。

  2017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宏观环境治理和微观企业绿色治理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未来可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试点城市范围,探索将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深度融合,牵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带动试验区绿色经济提速发展。通过总部与分支机构联动的方式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分布,分区域、分行业差异化制定绿色金融产品政策,探索“绿色+普惠+科创”融合发展市场机制。

  不断优化绿色金融市场布局

  结构合理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应是多层次、有序化且各市场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金融生态系统,从而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绿色金融的异质需求。目前,“纯绿”经济占我国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绿色金融不仅要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蓬勃发展,还要稳妥有序推动传统高排放或难以减排行业实现低碳转型。

  《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转型金融一般指的是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对传统碳密集型经济活动或市场主体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提供金融支持的行为,是绿色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转型金融标准是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前提。2022年《G20转型金融框架》提供了包括界定标准、披露要求、金融工具、激励机制和公正转型共5项转型金融支柱。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出台地方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或标准,以引导传统碳密集型行业稳妥有序转型为目标,指明重点行业的降碳路径与技术路线,为转型金融各参与方开展工作提供了明确依据。金融机构可依据目录,结合自身绿色战略规划,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转型金融产品,如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

  优化绿色金融市场布局需要重视国际协同。这既包括标准的统一互认,也包括相互的支持与分工协作。当前,我国在绿色标准及金融合作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等中国绿色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标准趋同,并持续更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不断扩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国别基础和覆盖的经济活动。

  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绿色金融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整个“双碳”工作的落实完善,尤其是行业碳排放标准和监管、设立碳账户、碳核算和信息披露规则等绿色金融基座的建设,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必须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一是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投融资的碳核算。《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出台实施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这些工作能够为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碳核算打下坚实基础,为绿色投融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此外,还可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以及环境影响评估大数据模型,动态精准地管理绿色金融产品风险。

  二是制定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可持续信息披露是提高绿色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资风险、吸引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基础。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从国家层面上统一了中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的框架,但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统一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要到2030年才能够基本建成。因而,当前亟须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作进一步完善,以细化披露内容、披露方法和相关指标测算方法,并清晰描绘出不同规模、产权性质、机构类型分步实施时间路线图。

      作者:张永冀(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6日 06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人工智能写诗难以企及“诗”的人文内核
下一条: 新移民扎根城市重在文化适应
行业资讯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