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世干智库 您的位置:观察网 >> 世干智库  >> 世干智库  

维持社会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平衡

作者:张文宏 发表时间:2021年06月27日  

      李友梅教授等著《解码社会建设的思想逻辑》,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社会建设历程,运用翔实的史料从社会学视角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脉络。

  从这部专著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建设的历程,一直聚焦于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平衡这一重要主线并与时俱进。社会的秩序与活力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凝聚民心,维持社会团结,调动各方积极性,铸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合力。而激发社会活力,可以调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各个阶层群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维持社会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平衡,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

  1921—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初步探索出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的经验。这个时期各个阶层和群体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因为对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国的奋斗目标形成了高度认同,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中迸发出空前的热情,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这个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解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成形、社会活力持续高涨的时期。

  1949—197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等运动,在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制度重建,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一套社会管理制度,包括单位制、人民公社制、户籍制、街居制等。这套制度遵循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集体主义工作伦理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为核心。社会生产与生活有序地组织起来,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开始形成。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社会秩序保持高度的稳定,但是社会成员的流动性、积极性和活力不足,社会的自主性和权益意识也被遮蔽,自我调节的机能比较弱。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制度、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社会多样性和个体化不断增加,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在调节“秩序与活力”的关系平衡时,虽然使社会活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市场逻辑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带来了民众生活预期不确定、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新问题,对“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令,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社会建设领域,积极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优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各类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在更高层面和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平衡,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的集中反映。可以预见,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秩序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社会活力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来源:文汇报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光明日报:“七一勋章”获得者可敬可亲亦可学
下一条: 认识这个世界,是我们人类的天性
世干智库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24 《观察网》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