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舆曙角度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舆曙角度  >> 舆曙角度  

国内大循环的内涵以及实施的路径

作者:赵建军 赵若玺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11日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自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于竞争的新优势。这些重要论断是根据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也是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制定之际基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所做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做好当今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部署了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应对风险冲击和化解发展危机,实现持续健康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境外蔓延,国际贸易与投资大幅缩减,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既是我们抗击风险冲击加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战略举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求我们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激发强劲的内需潜力,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挖掘和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优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发展和加快复苏的良好势头,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打通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生产环节的循环往复,就其核心要义来说就是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战略点和出发点,将其作为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动力,通过不断完善构建强大的内需体系,实现对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控制。

  从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若想构建稳定、安全、可控、富有弹性韧性的经济体系就必须以内为主,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体系中稳住阵脚,有效防范应对风险冲击,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展格局,其具体实施路径和措施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完整稳定的内需体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通过加强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市场扩张,用强大的国内市场循环支撑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国内市场的优势就在于其强大,它市场规模大,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旺盛,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市场需求动力和供给保障。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要以扩大内需为支点,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必须加快构建完整统一的国内大市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的灵活性,推动供需平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改革。打通生产、分配及流通交换等环节的桥梁连接机制,把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通过强大的生产能力支撑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而且要通过国内市场的巨大体量反哺生产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良性循环发展。必须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清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实现资源配置流通的高效公平。

  二是着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决定了其巨大的消费潜能,以激发消费潜能为支点是形成国内大循环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充分激发这一巨大的潜在优势,持续释放消费动能,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消费,引导群众消费,通过扩大消费实现经济增长。

  当前的重点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将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不断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政策研究,努力培育有效需求,积极出台一系列有效的居民消费激励方案,进一步壮大培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催生的新型消费模式,不断引领消费升级。同时要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态势,抓住契机,以科技创新赋能消费市场变革,用产业升级推动消费升级,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总的来说,充分激发释放国内消费潜能,既要完善更有利于消费的制度体系,让民众敢于消费,主动消费,也要构建与国内市场规模可需求结构相匹配的体系,进一步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

  三是破除阻碍国内大循环的不利因素,疏通国内大循环的断点堵点。要通过不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加强流通体系,联通生产端与消费端,促进国内大循环良性运转。要加强改革创新,深化科技和体制创新,破除有关国内大循环的科学技术的短板和体制机制的弊端,显著提升供给质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不同要素更加自由通畅地流动,发挥稳定有序的市场竞争。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持久稳定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科技创新,用创新驱动发展始终与我国长久稳定的社会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不仅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根本。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要注重高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态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更加完善且更高质量的创新驱动体系,让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生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有力抓住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更好发挥新动能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

  五是立足国内大循环,重视国际循环,加强内外循环的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立足国内大循环,注重开拓国内大市场,并不是要放弃国际市场,国内和国外市场都是世界经济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更好的联通,更好地统筹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在“十四五”时期,深化创新改革仍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一方面要让国内市场更加成熟、稳定高效,另一方面要强化国际合作,实现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六是加快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建设好国内大循环,需要打造完善的落地模式,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正是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创新模式。绿色供应链是供应链的一种形式,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供应链体系中各子系统的绿色化改造和升级,打造出“供应端-流通端-消费端-回收端-数据端”五端贯通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快出台引导政策,试点示范,完善模式、全面推广。通过"一带一路"联通引领国际大循环。

  作者:赵建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赵若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记者跑新闻》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
下一条: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舆曙角度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24 《观察网》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