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人文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人文观察  >> 人文观察  

让时间在贺兰山下成就一本书—— 唐荣尧新书《小镇》发行

作者:王溦 发表时间:2020年07月23日  

  在贺兰山下,时间可以酿造一瓶葡萄酒,也可以成就一本记录小镇变迁的书。

  近日,作家唐荣尧新书《小镇》上市发行,对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表示:“跋山涉水且怀揣诗意的人,灵魂永远不会老去,这本书以贺兰山为屋檐,仔细地研究了檐前的落雨或积雪,檐下的燕啼或椽痕以及院子里 采摘、更重、养护、嬉闹的生活长卷,寻找中国小镇的一种全新书写方式以及内蕴其中的生命终极答案。”

  图片1.png


  第十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作者将笔触投向中国西部贺兰山下的小镇,穿过悠远历史,关照当下生活。探险家、护林员、摩托车手等次第登场,温热鲜活,引人入胜。

  为什么此次书写要瞄准贺兰山下的小镇?

  “这是一本应贺兰山下的生活图景与城镇化发展的时代之邀而完成的书。”唐荣尧说,从《神秘的西夏》《揭秘西夏陵》《贺兰山》到《小镇》,唐荣尧视贺兰山为心中“圣山”,用脚步丈量山脉经纬,用笔触重现山下人居史话。

  此次写作中,唐荣尧没有固守采访材料,而是突破惯常划定的非虚构疆线,以探究为表达的目的之一。“探究对象有护林员、古道上的穿行着、杞农等等不同的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调整,以我的眼光去追问人和环境的关系,他们大多是以冒险、劳作、勤奋、诚恳的品性出现,是我的一种理想寄托。”唐荣尧说。

  《小镇》中以住在山下的心理咨询师、岩画保护者、贺兰山东麓的酿酒师等十几位生活在贺兰山下小镇的人作为主人公。他们之中,有为了将芦花台的枸杞苗移种到镇北堡小镇而成就美好姻缘的两位年轻科技工作者;有园艺场的第一位员工,50多年前在山下的戈壁滩上种下了第一棵树,如今已收获一片绿洲……虽然他们互不相识,但贺兰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把他们串联起来,唐荣尧用20万字的书写让他们在时空中共生。

  “这本书,是对《贺兰山》一书的补充,从人的角度,去书写贺兰山,感恩贺兰山。”唐荣尧说。除了将青春奉献给贺兰山的劳动者、向山向善得到灵魂滋养的修行者等正面人物,书中还写了伐木者、偷野生蘑菇的人等,记录在自然面前,他们因人类对自然的贪婪索取,背负各自因果的故事,以期引发读者思考。

  唐荣尧告诉记者,目前《小镇》的英文版翻译工作也在进行,完成后将在多个国家发行,同时他也在积极创作两本新书,会尽快和读者见面。

  《小镇》书摘:

  我曾采访过贺兰山下沿山公路以西的荒滩上第一批植树人中的陈伟星,他告诉我:上个世纪中期,他们进驻到山下时,从“志辉源石”到贺兰口一带,几十公里长的冲积扇地带上,只有镇北堡镇那儿有一棵树。几十年间,从一棵树到超过亿株。栽树人和护树人的晶莹汗水,从脸颊流下后,滴在树根上,会沿着树干往上倒流,滋润出一片片绿色。从晶莹到碧绿,汗水流过挖坑者、运土者、栽植者、浇灌者、剪枝者、摘果者、储藏者、酿酒者的双颊,让我明白:劳作者的脚印和汗水才是这里每一株植物的最好肥料。每每看到有人称赞贺兰山东麓的紫色名片,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看得见这紫色后,汗水浇出的绿色以及汗水在劳动者脸颊上闪出一片片晶光。(宁夏日报记者 王溦/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望海楼: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下一条: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 那歌声里的青春
人文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