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中国之声 您的位置:观察网 >> 中国之声  >> 中国之声  

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作者::媒体评论员 王石川 发表时间:2020年05月24日  

    2020年全国两会大幕已经开启。据报道,民革中央今年提交的提案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方面。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学龄前儿童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各地各部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开动脑筋,主动作为。

  但毋庸讳言,在实际工作中仍有提升空间。比如,现实中,有一些老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习惯于照本宣科,不知道或者不懂得如何把抽象的爱国主义的认知传导给孩子,无法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认知国家的概念和意义,无法通过切身的体验让青少年感知爱国情感,忽视了教育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感受。

  由此,想到中国视协副主席高满堂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主旋律必须坚持多样化,必须尊重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好的主旋律作品,一定是先有意思,再有意义。”作为知名编剧,高满堂对主旋律创作显然很有心得,给人启迪。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主旋律,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样需要尊重青少年的审美习惯,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提倡尊重青少年的审美习惯并非故意迎合青少年,而是强调要遵循主旋律的传播规律,尊重现代教育的规律,遵循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从这个角度看,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提到的一些建议,很务实也很有操作性。比如,按照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教育逻辑,让青少年从爱家庭、爱家人到爱家乡、爱祖国。再比如,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增加对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提案还提出“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育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贴时代,体现时代脉动,展现时代风采,特别是把握住时代站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全方位地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育形式。

  比如,强化相关教材编写和课程体系建设,增添富有时代特色、喜闻乐听、容易接受的新时代内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开发适合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精品读本、绘本。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平台,如借助“学习强国”平台拓展教育资源等方式,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载体。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游戏化课程,激发未成年人的参与兴趣,陶冶儿童的爱国情感。

  去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强调,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开发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等,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故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创新不行,创新少了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唯有在形式上多一些“头脑风暴”,在资源挖掘上多一些创意,在具体实践中多一些灵活生动,在推进过程中做到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才能更好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说到底,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正因为教育面向的是人,是未成年人,更需要讲究方向方法方式。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虚功实做、久久为功,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能事半功倍,推动青少年把爱国当作最朴素的情感、最常见的生活方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人民日报:推进“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下一条: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中国之声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