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就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时代,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个东方大国发展的新纪元。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划和支持下创建、发展和繁荣起来的。7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把建设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摆上重要日程。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极大地改变了当时我国哲学学科底子薄、规模小、身子弱的问题。在此后的岁月中,虽然十年“文革”使我国哲学工作遭到严重冲击,但当时仍有不少哲学工作者在压力下负重前行,在曲折中积极工作,为后来我国哲学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积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起步,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40多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更是以哲学的方式发时代之先声、破历史之坚冰,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里尤其值得注目和珍视的是,在这场大讨论中,党校的哲学工作者以高度的党性投身其中,以追求真理的勇气自觉承担起哲学使命,展现了党校哲学工作者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准和精神风貌。以这场大讨论为开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思想理论层面上有力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伟大历史进程,改革开放4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又极大增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自觉和发展自信,有力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我们党肩负的十分繁重的执政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他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和主持下,2013年12月3日和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分别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进行两次集体学习。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在新时代的大发展、大创新、大传播发出了鲜明信号、开辟了广阔空间、注入了充沛动力。
7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让哲学走进了时代。这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紧贴时代,自觉呼应时代。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始终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大历史视野、高超理论思维和坚定价值立场及时作出深刻的理论回应,成功推动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义、时代意义。回应时代呼唤,反映实践诉求,推进理论创新,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的基业长青,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能够始终保持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历史经验。
第二,让哲学走进了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革命的实践的号角,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改变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历史命运而创立的科学理论。它既在人民求解放、人类求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也在人民求解放、人类求进步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7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书斋、走进火热社会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牢固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而且始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深层次问题,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思想库作用。
第三,让哲学走进了群众。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一切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初心和使命。7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始终恪守坚定的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理论的方式去敏锐而深切地表达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情感,始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崇高价值追求。7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注重以它独特的方式为人民说话、与人民对话、让人民讲话,努力从价值与文化的高度思考和凝练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贡献了独特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支撑。
第四,让哲学走进了全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先进性。70年来,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深入推进,无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重要前提和理论先导。弘扬“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让哲学走进时代、走进实践,让哲学走进群众、走进全党,坚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推动全党持续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坚持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努力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综合决策、驾驭全局能力,始终是贯穿新中国70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一条鲜明主线。
回顾和总结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深掌握、大力提倡和创造性运用,不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思维、思想胸怀和哲学本色,而且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最为雄浑的理论乐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又坚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面向当代实践和时代发展的新特征,以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新思维和人民立场的新阐发而形成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新成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整体面貌。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思维上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70年党校系统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硕果累累,这其中党校系统哲学工作者的投入和付出尤为深厚、尤为坚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历史,中央党校的哲学教研传统可谓源远流长。早在1933年,作为中央党校前身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创建伊始,就已经开设了哲学基本理论的教学课程。1935年底,中共中央党校在陕北正式成立后,哲学即成为党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毛泽东同志亲自到党校为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由此也开创了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的任务发生历史性转变,迫切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深入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哲学教学一直成为党校教学布局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呼应党和国家解放思想的时代召唤,包括中央党校在内的全国党校系统的哲学学科在原有基础上又实现了大充实、大发展、大跨越,在政治性、专业性、开放性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提升,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整体性推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校系统哲学学科的发展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党校姓党、理论强党,大力推进理论武装深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培养一支政治强、懂理论、会领导的干部队伍。由此决定了党校哲学学科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党校的哲学教学工作就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中产生了典型示范作用,对此毛泽东同志曾在《学习》杂志上撰文给予高度评价。20世纪70年代中期,党中央在中央党校开办了4期包含哲学内容在内的中央读书班,规模虽然不大,但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参与主管,影响深远。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中央党校负责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历时4年完成,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批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受众的哲学教材,该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理论武装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发展,多次强调党校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主要课程。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他专门引用了陈云同志一段话来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性、重要性、基础性。这段话就是:“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还建议大家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思想,体现了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和透彻的理论睿智,体现了他对哲学在党校教学中基础性、重要性地位的高度重视,也表达了他对党校系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基本内容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切实推进理论研究深化。党校特殊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必然有着独特的遵循和路径。与高等学校、社科院所等研究机构不同,党校哲学研究的特色与优势就在于始终高扬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的旗帜,也就是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始终作为推动党校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最根本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保证了我们的理论深度,更体现出我们的党性高度。
我们党一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才能深刻,才能真正对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起到引领作用。40多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什么能够从党校发端、从哲学破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党校的哲学工作者长期坚持把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作为党校哲学研究的制高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当时党和国家面临的思想僵化这一最为迫切、最为要害的现实问题出发,由此才能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坚定的理论追求去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为从哲学高度上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提供坚实的理论论证和哲学支持,也由此成就了党校哲学学科发展史上的灿烂和辉煌。
第三,坚持服务社会、引领大众,注重推进理论传播深化。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0年来,党校系统哲学学科的发展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注重面向基层。这是因为,哲学只有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手中的思想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哲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根本思想武器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构成了党校哲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深刻塑造了党校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中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解读辩证法、讲述唯物论时起,哲学大众化就成为党校哲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传统。党校哲学前辈大师艾思奇先生撰写的《大众哲学》,坚持和弘扬的正是用人民群众能够明白的通俗易懂语言来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道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校特殊的学术定位与工作对象,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大众化、通俗化路线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认同。大众化,已经成为党校哲学的一张特色名片。
当然,大众不等于从众,通俗不等于庸俗。哲学本来就是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汇集、凝练和升华的从来都是“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只有让人民群众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离自己很近,哲学就在自己身边,哲学时刻与自己的生活发生着种种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凭借其正心诚意和强烈的时代感、紧迫的现实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变成真正的“物质力量”。从这个角度看,在引领人民大众、推动理论传播的工作中,党校哲学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力军作用。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引领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与之相适应,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以及我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包括党校系统哲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也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思想理论起点上。这就要求党校系统的哲学工作者,尤其要在深入总结学科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时代趋势和现实需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党校哲学学科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深入掌握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通过努力构建能够表征中国道路、阐发中国道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党校哲学学科教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助推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站上站稳人类理论思维的时代高峰。
第一,坚持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努力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滋养全党的历史进程中担当好党校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好传统;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努力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大战略要求。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理念。党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使命来展开、密切联系党的要求来推进。
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原理为指导,深入认识和掌握革命、建设、改革规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今天,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党校系统的哲学学科和广大哲学工作者必须在推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是党校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
第二,聚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要求,大力提升党校哲学学科研究、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深入学习这一思想,很重要的就是学习好把握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党校哲学工作者来说,必须大力提升学深悟透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哲学基础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入性,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切实发挥哲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注重从哲学学理上深入阐发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注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阐释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注重从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层面深刻展现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注重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总体要求上充分发挥党校系统哲学学科在学习、研究、阐释、传播这一思想及其哲学基础上的独特功能。
随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不断走向深化,更为深入而精准地把握并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哲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乃至整个理论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理论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全国党校系统的哲学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进一步强化学术使命,进一步加大学科努力,力争在完成好这一重大理论任务上率先迈开步子,率先形成突破。
第三,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实践要求,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理念努力构建表征中国道路、阐发中国道理的党校哲学学科教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阔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样的社会变革,这样的实践创新,既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深刻时代背景,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问题导向。把握好这样的时代背景和问题导向,从总体上规定着党校整个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我们必须以深入而贯通的学术追求和学术路径,去定位我们的教学改革方向,去形成我们的教学实践模式。一句话,就是要以用学术讲政治理念去优化党校教学的基本范式,去引领、推进、提升党校教学的整体水平。
用学术讲政治,是中央党校校委会在2017年1月中央党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思路。两年多来,随着相关教学改革实践的持续推进,用学术讲政治理念获得了全国党校系统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也被写进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现在最迫切最需要的,就是包括哲学在内的全国党校各教学部门既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更迈开步子、大胆实践。
用学术讲政治中的学术和政治,是一个高度的辩证统一体,是面向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伟大实践并统一于其中的有机整体。从人类哲学思想史的发展来看,从历史和实践经验层面来看,在学术和政治之间应该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这既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得以形成的思想背景,又有利于人们理解形形色色的学术现象的政治实质,不至于在学术研究中抓不住要害,甚至迷失方向。因此,用学术讲政治,必须在坚定“讲政治”的前提下,坚持从新时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对现实问题尤其是学员在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模糊问题展开深入的学术回应和学理阐释,帮助和引导学员解疑释惑,提高认识。
希望全国党校系统教研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用学术讲政治的亲身实践,切实在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中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带头作用带动广大教师能够涌现出一大批用学术讲政治的能手、高手。
(这是作者2019年7月28日在2019年全国党校系统哲学年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个别删改)
来源: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