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经济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经济观察  >> 经济观察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形势理性看)

作者:厉以宁 程志强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21日  

 


  内容提要:虽然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2018年,我国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低于预期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实现年初提出的目标;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30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稍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消费增长加快,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为做好2019年各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局势。从内部看,为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挑战。2019年,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明显提高,经济风险明显上升,世界调整变革不断加剧。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9年、2020年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至2.0%和1.7%。这一方面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外需乏力的挑战,另一方面会刺激发达经济体创造更多国内就业机会,并更加重视发展国内先进制造业、调整国内供应链布局,进而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挑战。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较大变数,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对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世界经济互联互动空前紧密的中国,这也意味着诸多不确定性。

  全球政治、经济重大事件影响。一些国家(地区)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新情况新事件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并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一些国家(地区)货币政策频繁调整,也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虽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正像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愈加明显,高铁、通信设施等先进技术装备出口增多,区域经济影响力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日益增强,政治环境长期保持稳定,人民勤劳、朴实、坚韧、向上,我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们充满信心。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市场经济运行效果受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等因素影响,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制度驾驭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成功驾驭和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坚持党的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尤其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掌舵领航作用。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消费潜力巨大。首先,我国人均收入还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衡,但差距趋于缩小。2017年我国消费率是53.6%,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其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自然会上升。这将推动我国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再次,我国居民消费加快从物质领域向更广范围拓展,尤其是向服务行业转型的态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强起来的关键步骤。近年来,我国“破、立、降”力度持续加大,“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新动能快速成长,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发展新优势。

  抓住实现经济新发展的机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发展、补齐短板,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当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明确“三权”内涵、边界及期限。其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农村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合力。再次,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作出明确规定,保障农民利益。最后,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完善相应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继续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同时,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一方面,有效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保证民营企业能够平等获得资源;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限制权力滥用的同时做好服务支持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不断完善企业治理。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简政放权释放企业创新活力,通过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中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新形势下,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从传统出口导向型发展方式转向产业升级与出口替代型发展方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坚定不移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针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趋势,积极参与并利用好区域合作机制。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有必要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在国内,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在西部北部规划建设若干清洁能源基地,并依托先进成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打造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加快城乡配电网数字化升级改造,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电力服务。在国际,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与创新,开辟全球能源合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1日 09 版)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日本经济界关注中国两会—— 中国稳定增长惠及世界
下一条: 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成绩单
经济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