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在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势头,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基础上,今年1月至5月,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并巩固了稳中向好的总态势,为全年国民经济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势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巨轮在平稳中破浪前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进一步展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尽管我国发展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短板,还有诸多预想不到的挑战与风险,但是放眼寰宇,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自信和勇气。
当今,什么资源最稀缺?理论创新的资源最稀缺。什么力量最强大?科学指导思想的力量最强大。中国经济巨轮之所以能在平稳中破浪前进,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提出一系列重大判断,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其中,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始终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发展的重点和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我们要把握这些大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断,对于牢牢把握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理论的新创造、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总任务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总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贯穿新发展理念的一条红线。
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尺度,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使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了定盘星和指挥棒。
改革始终是发展最持久最强劲的推动力。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关系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果断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决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又迈出关键性一步。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同时,又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活力的制度优势。
在经济建设中,供给与需求始终是一对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在于辩证施策、系统施策,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是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密钥所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我们稳定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预算安排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我们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稳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中国思维、中国智慧,是中国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平稳前进的根本保证。
思想兴则百业兴,思想强则百业强。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正当西方世界普遍面临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大难题而软弱无力、乱象丛生之时,中国这艘巨轮正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姿态,航行在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正确航线上。
中国巨轮的掌舵人,正是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爱戴的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长风破浪会有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思想的力量转化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强大物质力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来源:《求是》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