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舆曙角度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舆曙角度  >> 舆曙角度  

习近平提的这个词,为何能引起全球共鸣?

作者:学习小组 发表时间:2017年03月27日  

    【学习小组按】

  今天是习总提出“文明交流互鉴”三周年,学习小组推荐阅读《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缘何在全球引起强烈共鸣?》。

  文章指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缘何能够在全球范围引起强烈共鸣,主要得益于这一思想具有构想伟大、格局宏大、内涵博大、支撑强大等“四大”显著特点。

  特点之一:构想伟大: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方向。

  以发展本国特色文明为基本前提。

  以推动人类社会共进步为最终归宿。

  特点之二:格局宏大

  融入治国理政新格局。

  服务民族复兴大愿景。

  推动文明融合共成长。

  特点之三:内涵博大

  “内”“外”贯通,统一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

  “他”“我”联通,统一传播推介与尊重多元。

  “软”“硬”融通,统一软性工程与硬性工程。

  特点之四:支撑强大

  这种支撑,既源于中华文明5000年的深厚底蕴,源于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精神基因;还源于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的宽阔胸怀,源于习近平作为领袖人物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则包括:

  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支撑政治抱负、政治自信、政治勇气。

  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支撑宏大视野、恢弘格局、高超手笔。

  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支撑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

  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支撑博大情怀、伟人品质、领袖风范。

  更多内容,请看原文。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缘何在全球引起强烈共鸣?

  周新民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屡屡站到世界舞台,发表中国声音、阐述中国主张、传播中国思想。其中,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共鸣,世界政要、国际媒体纷纷给以高度赞誉。近三年来,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与日俱增,极大推动了世界更深入研究中国、更客观看待中国、更全面认识中国,有力推动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缘何能够在全球范围引起强烈共鸣呢?笔者认为,主要得益于这一思想具有构想伟大、格局宏大、内涵博大、支撑强大等“四大”显著特点。

  特点之一:构想伟大

  系统梳理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演进脉络可以看到,这一思想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世界文明成果、遵从各国人民心愿,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方向,以发展本国特色文明为基本前提,以推动人类社会共进步为最终归宿,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民族、跨越制度的崭新特点。这一思想突破了传统意义的、狭隘的国家文明观。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方向。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深入发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必将更加紧密。在“地球村”现实语境下,在全球范围形成发展有机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认为“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习近平这些独到观点,不仅深刻揭示了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规律和真谛,而且鲜明亮出了当代中国致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主张,同时充分展现了以宽广胸怀和开放姿态促进世界各国文明融合、促进形成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强大合力的磅礴气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以发展本国特色文明为基本前提。世界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以发展本国文明为基础和前提的,离开发展本国特色文明谈世界文明发展是难以实现的,这是由人类文明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珍惜、不发展自己的思想文化、特色文明,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立不起来、就没有希望,推动世界发展、发展世界文明也就失去了基础。习近平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这一语道破了必须在发展本国特色文明的前提下促进世界文明融合的基本思想。一是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绝不搞虚无主义。二是坚定文化自信、拥抱世界。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样的高度,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绝不能数典忘祖。三是坚守原则底线、融入世界。保持定力,培养耐力,坚定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之路,既积极推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又坚守原则和底线、绝不受任何外界颐指气使的说教。

  以推动人类社会共进步为最终归宿。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着眼于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这个终极归宿,习近平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一是坚持以世界和平安全为前提。认为“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承诺中国永远是世界和平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二是坚持人民和谐友好为基础。认为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一条重要标志在于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世界远离战争远远不够,还必须营造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文明环境,必须坚守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三是坚持以各国共赢发展为目标。认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不是单点进步、个体进步,而是全面进步、整体进步,必须倡导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伙伴关系,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旧思维,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特点之二:格局宏大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是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定条件下产生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格局宏大。

  融入治国理政新格局。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突破传统治国理政的理念、路径、载体,创造性地构建起以加强执政党治理为牵引、以深化国家治理为中枢、以参与全球治理为载体的治国理政新格局。把全球治理与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融为一体,是党和国家治理思想的重大创新。实现参与全球治理,必须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广泛的思想共识、理念共鸣、文化共通。而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萌生发展,通过思想引领、理念融通、文化交融,为全球治理提供灵魂支撑。把文明交流互鉴置身于治国理政大格局,决定了这一思想必定具有更高的格局、更深的内涵、更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辐射力。

  服务民族复兴大愿景。纵观中国史和世界史,每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必将引发一个时代的文明复兴。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和文化辉煌的基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摆脱了中世纪的精神桎梏,缔造了近代欧洲繁荣。因此,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是精神力量和思想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则是最艰巨的复兴、最深刻的复兴、最本质的复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也正是因为如此,习近平在谋划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作为民族复兴的顶层设计,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确保高质量的“中国梦”实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基于“中国梦”这个大愿景而提出,又服务于“中国梦”这个大愿景而深化,赋予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活力空间和发展空间。

  推动文明融合共成长。一个强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关门主义、利己主义、民粹主义盛行的国度与“强大”“伟大”向来无缘。习近平深谙国家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规律,智慧地把推动本国文明发展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统一起来,进而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进步。一是坚持平等包容、胸怀世界。主张国家有大有小、文明发展有先有后,但无优劣高下之分;积极促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不夜郎自大、不倚强凌弱,自觉履行国际义务和人类责任。二是坚持互学互鉴、融入世界。不排斥、不拒绝一切优秀的外来文明成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容并包的姿态,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在互学互鉴中推动各国文明的交融、进步、发展。三是坚持贡献文明、推动世界。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是中国的世界,积极以“中国智慧”处理当代国际关系,主动用“中国方案”破解世界治理难题,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迈进。

  特点之三:内涵博大

  文明交流互鉴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单点命题,从本质上看却是一个系统命题,它涵盖了历史与现实、和平与发展、民族与世界、传承与创新等诸多深层关系。由于习近平自身具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中国哲学智慧的深厚底蕴,从而使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从整体上实现了上述各种关系的平衡、协调与统筹,达到了“内”“外”贯通、“他”“我”联通、“软”“硬”融通的至高境界。

  “内”“外”贯通,统一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是文明交流互鉴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直接关乎文化自信、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任何极端的唯外舍内、唯内舍外思想,都是制约文明交流互鉴的严重障碍,对本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破坏。针对我国文明发展和世界文明发展的现状,习近平一方面眼睛向内,做好传承创新内部文章,另一方面眼睛向外,做好借鉴发展外部文章,并致力做好贯通内外的大文章,实现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高度统一。对“内”,坚持辩证取舍,取传统文明之精华,去封建文化之糟粕;坚持注入活力,不断赋予文明新内涵,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对“外”,坚持尊重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打开自我心胸,广泛挖掘价值,不固步自封、不闭关锁国、不自我陶醉;坚持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积极吸纳有益成分,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致力走出一条学习、改造、融合、升华的文明借鉴之路。

  “他”“我”联通,统一传播推介与尊重多元。传播推介本国文明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任务,但因受到不同文明主体各自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传播推介文明并不容易。有效传播推介文明,实现“他”“我”交融,需要把握规律、掌握艺术,既不强卖强买,也不硬塞硬推,必须在承认差异、尊重多元的前提下,累积共识、消除隔阂、求同存异、寻找交集,实现各国文明“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在“我”对“他”传播推介上,一是坚持自信推介。主动介绍中国,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二是坚持全面推介。既介绍特色中国,又介绍古老中国,还介绍当代中国。三是坚持客观推介。既胸怀自信,又客观理性,不夸大、不拔高、不粉饰,让中华文明在自然流淌、润物无声中散发独特魅力。在“他”对“我”借鉴发展上,一是坚持尊重差异。主张“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不独尊或贬损某种文明,不自以为是、傲慢自大、闭目塞听。二是坚持包容分歧。对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采取搁置争议、放下分歧、留有空间的灵活策略。三是坚持虚心借鉴。始终以平等谦逊、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各种文明,充分展示学习大国的成熟形象。

  “软”“硬”融通,统一软性工程与硬性工程。文明交流互鉴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是“软”性工程。但“软”性工程必须依托“硬”性工程,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习近平以务实的精神,一方面,抓 “软”性工程,以寻求共识为核心,用心架造心灵桥梁。一是增进交流,加强互信。通过高层交流、文化交流、民间交流,加深理解,培育情感,夯实民心基础。二是发挥优势,扩大影响。主动传播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展示多彩的特色文明,宣传蓬勃的现代文明,让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最具思想性、最有价值的文化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三是深度对话,凝聚共识。主张对话而不对抗,对等而不对立,以对话消除隔阂,以对话管控分歧,以对话凝聚共识。另一方面,抓“硬”性工程,以搭建载体为核心,打造交流平台。一是扩大经济前台交流,唱响文化后台大戏。不断拓展覆盖面,让交流触角遍布全球,充分运用文化交流的独特优势,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不断深化友情、增信释疑。二是加快互联互通建设,打造立体交流通道。全面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筑文明发展载体。努力打造经济共赢、文明互鉴的合作范本,打开中华民族“筑梦空间”。

  特点之四:支撑强大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之所以构想伟大、格局宏大、内涵博大,源于其背后的支撑强大。这种支撑,既源于中华文明5000年的深厚底蕴,源于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精神基因;还源于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的宽阔胸怀,源于习近平作为领袖人物的核心能力。具体而言,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得益于习近平在长期领导实践中形成的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

  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支撑政治抱负、政治自信、政治勇气。致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发展本国特色文明、全面推动人类社会进步,需要何等的政治抱负、政治自信、政治勇气,这是一般的领导人难以企及和达到的。由于习近平总书记抱负远大、胸怀全局、思想解放、放眼全球,具有强大政治意志力和世界领袖特质,所以才有如此的思想高度、认识高度、战略高度。

  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支撑宏大视野、恢弘格局、高超手笔。因为习近平具有擘画有道、统揽全局、德法兼治、敢谋善断的全局掌控力,所以才能把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置身于治国理政、民族复兴、世界文明发展宏大的背景下、框架内、格局中,呈现出了视野宏大、格局恢弘、手笔高超的磅礴气势。

  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支撑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世界文明的发展要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各个文明主体必须做到“内”“外”贯通、“他”“我”联通、“软”“硬”融通,实现传承创新与借鉴发展统一、传播推介与尊重多元统筹、“软”性工程与“硬”性工程协调。这既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又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如果没有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没有思想家的变革创造力,就难以破解这个难题。习近平具有的思路开阔、自觉担当、勇闯新路、坚韧不拔的特质,为破解难题提供了坚强的思路支撑、能力支撑、魄力支撑。

  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支撑博大情怀、伟人品质、领袖风范。思想的深度、厚度、强度直接和思想家的情怀、品质、境界、人格、风范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博大情怀、伟人品质、领袖风范作底蕴,即使产生了思想,也会脆弱无力、缺失张力、感召乏力,难以散发光芒、引起共鸣、凝聚人心,更难以达到历久弥新、活力永驻、永存不朽的高度。习近平正是具备了兼济天下、知行合一、宽和大气、近亲远孚的人格魅力,进而保证了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充满了历史的沉淀感、创新的时代感、底蕴的厚重感。

  (作者系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创立者,现供职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刘奇葆:坚定文化自信 创造、创新传承中华文脉
下一条: 美国务卿:合作共赢是中美的必由之路
舆曙角度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