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言路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言路观察  >> 言路观察  

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发表时间:2016年03月05日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大会前夕,一组标题为《拿到政府工作报告的记者们》的新闻照片走红网络。大家伙儿在楼梯上、地毯上,趴着读、坐着看,这是全国人民关注2016政府工作报告的细节体现。尤其在中国经济增速近20多年最低的背景下,公众既要看看过去政府做了什么、更要看看今后的路怎么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不仅是因为“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更因为治国理政治本,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困局与变局中为“中国发展”奠定基调,更在困难与问题中为“中国民生”添温加暖。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不同阶层与不同利益群体面前,政府工作报告亦有不同的关切点:比如经济学者看到了首次登场的“新经济”,比如学生家长看到了“普及高中教育”,比如远行的人看到了“高铁覆盖80%城市”,比如私企老板看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而纵览洋洋洒洒的整份报告,今年的民生新风更生动具体,更清新扑面。

  一是实实在在贴心人。据说在报告起草之初,“总理提了要求,干不成的就不要写,少来虚的,提出的措施要办到。”报告草成后发到全国148个部门征求意见,收到900条建议和意见,最终吸收了120多条。两万多字的报告,“总理在最后修改的时候,又大大压缩一下,还是回到19000多字”。整个报告没有生僻词,听得懂、记得住,入脑入心。二是大政里面见人情。比如在讲到科技发展的时候,提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比如在总结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提到 “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提到雾霾天气时有发生。这些细节,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温度,是行政权力的良心。宏大不掩琐细,理性不避人情。三是民生礼包顺人意。比如在关税层面,提出“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在城镇化层面,提出“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在数字化层面,提出“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比如在医疗层面,提出“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群众所关心的、担心的,期待的、梦想的,几乎都能在这份近两万字的报告中找到务实恳切的回应。

  当然,数字依然是最好的说明。“1000万”,是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2.18万亿”,是今年安排财政赤字主要用于降费减税的力度;“5000多亿”,是今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的方向;“420元”,是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贴提高的数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实打实的“干货”,是民生的保障,亦是获得感的倚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来后,各色解读依然热火朝天。但舆论有个共识:因为走心、因为朴实,除了几个关键专业热词需要“科普”,更多内容,民众一听即懂、一听即知。都是重点,就无须拎出重点;都是干货,就不必找寻干货。各种“速览”或“图解”,可能还不如听听总理的“原版原声”来得过瘾。

  “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民生成绩历历在目,民生愿景栩栩如生。一方面,“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另一方面,“简除烦疴,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公权从2015年的“不任性”,走向2016年的“简政之道”,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而竭力,为民生福祉增益而尽心。施政有方向、民生有指望,遥远的梦想,也许会早早化为近切的明天。

  来源:光明网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让更多人享受“有品质的幸福”
下一条: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言路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