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言路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言路观察  >> 言路观察  

张维迎:没有自由的心就没有创新

作者:张维迎 发表时间:2015年06月10日  

  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不相信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没有自由的心(free mind)的时候,能够有真正的创新。 

  和我奶奶那时候相比,中国人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很大的变化。我大学的时候不会用拨号的电话机,现在智能手机早已普及;小时候很羡慕拖拉机,现在人人开车;大学的时候很少打电话,现在随时通电话;当时回家要3天时间,如今几个小时就能实现。再过几十年,让我们的孙子辈和我们比较生活的变化,我是很难想象的。所谓“低垂的果实”,就是人类总是想用最省力的办法谋求生活之道,那么就会首先采摘最低的果实。

  世界上有三种人,有一部分人采完低垂的果实后,明年继续采新长出的低垂的果实;另一类人在采完低垂的果实后,会砍树吃高的果实,这样第二年就没有的吃;

  还有一部分人在采完之后不断种树,就可以不断吃。这恰好对应了三种制度,最好的就是最后一种制度,即不断有人载果树,也就不断有果子可以吃。而载果树的人就是企业家。

  无论是美国200年的增长,还是中国近30年的增长,都是企业家不断栽培果树的成果,我们才能享受到如今所有的产品。中国如何能够维持高速增长,我认为取决于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能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美国还能不能有新的果实出来,也同样依赖美国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生产模式的转变,过去赚钱的是套利型企业家,例如个体户、乡镇企业家、90年代房地产企业家等,他们依靠市场不均衡发财致富,因为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资源没有得到很好配置,所有的产品都处于缺少状态,以及农村过剩劳动力也促进了套利型企业家事业成功,并成为对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企业家。

  然而如今,套利机会越来越少,劳动力成本上升,模仿西方高科技空间越来越少,产能过剩等等问题陆续出现,还想继续保持成功,就需要转向创新型企业家,创造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因为套利型企业家是看见别人有,直接拿过来的成功。这是中国目前很大的挑战,因为两种企业家对于制度的敏感性不一样,套利型企业家总是第一单赚大钱,以后越来越难;创新性企业家一开始总是亏损的,也许几年都不能赚钱,所以需要天使投资人等的支持。

  斯密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提高=经济进步,其中劳动生产力提高包括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更加细分,这也直接产生了市场。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分工就出现了,此后分工不断深化,市场也不断细化,但这些都依赖于企业家。

  因为市场是企业家创造的。比如软件产业是比尔盖茨创造的,微信市场是腾讯创造的等等。中国今天出现普遍产能过剩现象,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没有很好地利用新的市场,还在重复过去的生产。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中国企业家本身的问题,我们已经习惯“低垂的果实”,就是生产其他国家已有的产品,久而久之不会创造新的东西;第二,社会制度的影响,中国企业家更愿意套利,因为创新面临不确定的世界,大部分人都不会认可。

  如果每个人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创新成果没有确定回报的时候,企业家是不愿意去创新的。所以,创新型企业家对制度更为敏感,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很好的法治的时候,仍然有很多套利型企业家,但创新型企业家就没有办法花时间进行创新,因为创新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权利的确切保护。

  创新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尝试,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吉利刮胡刀。100年前吉利是一个小商贩,走街串巷的时候发现当时的刮胡刀很不方便使用,但男人都有刮胡的需求,他就在想能不能生产出安全便宜的刮胡刀?

  但很多技术专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最后他花了6年时间终于研制成功一次性刮胡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所有的创新产品都面临类似吉利刮胡刀的问题,那就是很多次的失败。

  要是中国真正从靠资源配置改进的增长转向以创新推动的增长,就必须依赖企业家从套利型企业家转为创新型企业家,而这又需要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法治的社会,使政府权力受到限制,企业家才会投入持续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可能面临多次失败的创新。

  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不相信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没有自由的心(free mind)的时候,能够有真正的创新。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未来发展才能真正维持比较高的增长。我在这点上也很乐观,我认为美国体制仍然能不断创造出创新型企业家,不断栽树,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在摘果子的时候能更多种树,甚至让美国人也能吃到我们摘的果子,到了那个时候,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来源:凤凰网)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毕节四兄妹”暴露中国崛起的软肋
下一条: 朱大可:中国人的“晚年恐惧”
言路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