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公共决策更加需要和依赖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设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其“特色”比较于西方智库,“新型”区别于我国智库现有之不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内容,对于其内涵和要求需要作出回答。本文主要从智库一般理解、西方智库和我国政治制度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在何处、新在哪里,以及怎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问题。
中国智库发展进入新阶段
当前,中国智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标志有两个。
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智库建设。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对智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定位、新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4·15重要批示和三中全会《决定》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智库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和总要求,是中国智库发展的新里程碑和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列入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议程,进入了顶层设计的框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表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智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发展,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公共政策决策更加需要和更加依赖智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发展阶段的转变,决策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日益复杂,特别是国内经济发展爬坡过坎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全面深化改革处于攻坚闯关克难期,社会建设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期,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对决策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和长期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大国崛起、强国纵横始终都有智库博弈的影子,我国在世界上的崛起、决策模式也更加依赖智库,决策者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和管用的政策建议。由此可见,我国智库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内涵界定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有世界眼光、理论根基和学术自觉,既要遵循智库建设的一般规律,但也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符合我国政治制度等特点,建设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其“特色”比较于西方智库,“新型”区别于我国智库现有之不足。
(一)对于智库的一般理解
1.智库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智库也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智囊机构等,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兴盛于20世纪中后期,如今已遍布全球,学者对其有不同定义。从词典、百科全书、智库研究专家的专著中了解智库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一是“智库是就一些国内外事务开展公共政策研究、分析、提出建议并协助决策者和公众做出明智的公共政策抉择的组织”、“应该是长期存在的实体,而不应该是临时成立的委员会或研究小组”(《2008全球智库报告》);二是“独立的、无利益诉求的非营利组织”(美国政治学家安德鲁·里奇);三是 “通常独立于政府或政党”(维基百科)。
从国家治理角度讲,智库拓展了社会多元力量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国外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媒体后的“第五种权力”。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智库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开放水平、知识精英的活跃程度和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在社会效用和功能上,智库的作用是多方位的,既能提高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又能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实现协商民主的多样化;还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创新思想、提供信息等,也正是由于此,智库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智库建设的特殊性。智库建设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智库的结构及发展模式均是和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息息相关的,并无一定模式。智库按照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分类,在组织属性、隶属关系、规模大小、资金来源、研究专长方面有很大差异。各国智库亦有不同特点,如美国智库强调“非营利性、独立性和非党派性”。法国智库特点是民间智库影响力大于官办智库。韩国智库体系最大的特点是政府智库为主导。巴西智库是通过出版物影响目标受众,并最终通过影响立法实现相关公共政策诉求。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在哪里”
一般来讲,我国智库具有智库的共同特征,是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是决策体制的外脑,是现代公共决策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共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评估政府运作效率,传播社会知识,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在现代国家决策中发挥着强大作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其功能定位和体系建设与西方智库相比有其不同,基本特征在于: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共产党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符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制度,符合合作共赢的政党制度,并不标榜“通常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二是必须以服务决策为导向,坚持求真务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长期性问题研究以及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有机结合,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提供管用的政策建议,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三是官方智库贴近决策层,有明显的体制优势,官方智库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探索执政规律、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智力支持和主力。四是积极发挥民间智库的积极性,引导各类智库有序发展,培育客观、理性的智库群体,扶持和鼓励真正服务群众利益的智库机构发展壮大。
简而言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色”在于,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智库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多元主体共存共发展,官方智库居于重要地位,同时鼓励智库间竞争,为党、政府和社会提供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政策解读、决策方案评估等服务。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在何处”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还在于要突破我国智库发展当前相对滞后状况,从体制和机制上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推动下,我国智库在决策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加强,为科学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出现了一批专业研究与决策咨询能力较强的智库机构。但也要看到,中国智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远未达到决策者的需要和期望,与国际一流智库,尤其是顶尖智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机构数量众多但实力不强;研究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研究内容碎片化、针对性不强、“管用”性不够;对外交流不足、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欠缺。
从深层次看,主要是四个问题:一是宏观制度环境不完善,智库在公共政策决策中的地位,在法律上制度上未给予明确定位。二是智库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我国智库机构体系多元,管理体制属地化、部门化,各为其主,各自作战,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各类智库机构小而多,整体实力不强。三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适应智库发展需要。一些智库机构官本位现象严重,体制内智库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以行政职务为导向,高素质智库从业人员不便于引进;财务制度上,经费来源和使用与智库活动需要脱节,智库投入相对不足。四是长期以来,数量众多的官方智库还存在着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性不足问题。
智库的深层次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在何处”的方向。智库有针对性地破旧立新,转型发展,“新型”便展现在眼前。一是在公共决策中将智库纳入其体系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二是具有政策研究、解读、评估多功能;三是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确立适合于智库科学运行的管理体制;四是鼓励和支持民间智库组织健康发展;五是建立全国性智库协会性平台组织;六是推进智库开放性、国际化建设。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建议
怎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处理好多方面关系,包括官办性与民间性、政治性与独立性、单一性与多元性、保密性与开放性、国内性与国际性等方面相关问题。
1.智库咨询成为公共决策体制必要一环。公共决策是一门科学,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增强,需要将“谋”与“断”分离开来,在法律上、制度上正式将智库引入公共决策过程之中,把智库作为公共决策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纳入其中,建立起科学、制度化的公共决策体制。为此,必须培育一批骨干智库为支撑。
2.发挥官方智库的多功能平台作用。官方智库不仅是政策研究、解读、评估,而且还是其他智库成果汇集的平台。官方智库在组织形式上,需要既做好自研究,更要做好组织社会力量研究。为此,要把组织协调和汇集政策研究成果列为官方智库一项重要职能和职责。以此既解决官方智库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又解决民间智库“通天渠道”不畅问题。搞好组织协调平台,必须建立制度化、规范化长效机制。
3.增强党委、政府的政策研究室、社科院和高校的智库功能。一是目前党委、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大多是承担文件、文稿起草工作,尚未具有智库功能,有必要加强、改进、完善、提高,强化其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功能。二是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搞好高校教学科研与智库建设的关系,挖掘其智库功能。三是社科院机构以繁荣社会科学为己任,以学术研究、基础研究为主,可通过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以影响决策为目标的研究,以发挥智库功能。
4.大力鼓励和支持民间智库健康发展。我国民间智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发展将使公共决策获得更广泛的智慧。要为民间智库发展提供相关环境,建立民间智库成果向决策者提交和交流的畅通渠道,建立常规机制;为民间智库获得政府信息、数据和研究课题提供公平机会,让民间智库参与政府研究项目招标,提倡与官办智库形成竞争;明确智库的非营利性组织定位,不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注册,以获得财税政策优惠。
5.建立全国性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协会性平台组织。赋予该平台如下主要功能,一是作为沟通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机构与决策者的渠道、桥梁、平台,汇集各类智库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及时、畅通地提交到公共政策决策者手中,并努力传播公共政策研究成果;二是成为各类智库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为国内外智库交流提供服务,扩大中国智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建立全国性智库评估体制,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完善的评估程序,对智库运行开展评估,建立智库的公共竞争机制,推动和增强智库间的竞争性,提升智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6.创新智库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和提高智库现代化水平和能力。一是建立智库与决策、行政部门之间交流机制。二是建立有利于提升专业能力的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三是建立智库人员流动制度,不断把有思想活力、有实践经验、有政策研究能力的专业人士,根据需要吸纳到智库队伍中来,重视跨学科或复合型人才,改变专家一元导向为多元结构导向。四是建立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加强智库国际交往,解决当前智库单一于国内问题研究状况,要参与到重大国际问题研究中去。五是建立有利于保持智库独立性的资助政策。智库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发展国内相关的智库发展基金,包括各种支持智库研究的私营基金和信托基金。
7.重视推动智库研究成果的公共传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民意能极大地影响以至于决定和改变政府决策的内容和方式。智库不仅限于对政府的直接出谋划策,重要的还在于向社会和政府贡献思想,从思想上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因此,智库要加强与公众沟通,要有能力影响和教育公众。这不是一种直接的政策干预,但是对于提升政策讨论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8.注重培育和建设综合性智库和世界一流智库。我国智库发展进入新阶段,必须培育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智库,这类智库的研究领域绝不仅限于单一或少数几个领域。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发展,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我国必须着力于培育和建设若干世界一流智库和顶尖智库。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