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言路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言路观察  >> 言路观察  

习近平同南非总统祖马举行会谈

作者:于大波 钱彤 李斌 发表时间:2013年02月27日  

习近平同南非总统祖马举行会谈时强调

推动中南关系深入发展

建设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典范

  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南非总统祖马在比勒陀利亚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网比勒陀利亚3月26日电(记者于大波 钱彤 李斌)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在比勒陀利亚同南非总统祖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从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和推动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战略高度,深入探讨发展中南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习近平表示,中南同为重要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相连的命运、相依的未来,两国关系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中方将南非作为对外关系优先方向,愿同南方一道,共同谱写友好合作新篇章,将中南关系打造成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和发展中大国团结合作的典范。

  习近平指出,中南要深化互信,保持高层及党际交往,交流互鉴治国理政经验,在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理解和支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战略协作,维护好两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本着互利共赢原则推进两国合作。中方将鼓励和支持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业、能源、汽车等南方优先发展领域开展投融资合作。双方要引导和扶持两国企业开展重大合作项目。

  习近平表示,双方要放眼未来,加强人员交流,共同搞好2014年和2015年互办“国家年”活动。中方将在南非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推动高校合作办学,培养更多中南友好接班人。

  习近平表示,中方一贯视非洲为“希望的大陆”。中方支持南方致力于非洲国家联合自强、自主解决非洲问题的努力。南非是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中方愿同南方加强在非洲事务中合作,支持中非合作论坛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开展合作,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和一体化建设,建设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为实现非洲持久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中国支持南非办好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以及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愿同南方一道,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推动金砖国家加强对非合作。

  祖马表示,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南非,这是南非的荣幸,充分体现了南中关系的高水平。南非从战略高度重视同中国加强团结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祖马祝贺中共十八大成功举行,表示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中国的发展为南非提供了榜样和希望,鼓舞我们把国家建设得更好。非洲人国民大会希望继续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在党建等方面交流合作。

  祖马表示,南方重视中国作为南非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希望通过设立部级联合工作组,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南投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项目,使双边贸易平衡增长。南方感谢中方为南非农业、教育、卫生、人才培养事业提供的帮助,这有利于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提升南非现代化水平。希望通过互办“国家年”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祖马表示,南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建设,加强非中合作,促进非洲发展。南方愿同中方加强在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框架内沟通协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双方经贸、金融投资、能矿、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签字仪式。

  会谈开始前,祖马为习近平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

  联邦大厦广场,阳光明媚,和风送爽,中南两国国旗迎风飘扬,红地毯和绿草坪映衬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抵达联邦大厦时,受到祖马总统和夫人热情迎接,军乐队鼓乐齐鸣。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队奏中南两国国歌,鸣礼炮21响。习近平检阅南非仪仗队。祖马向习近平介绍莫特兰蒂副总统及多名政府部长。

  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上述活动。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宁夏:“学雷锋,做义工”成为一种新时尚
下一条: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言路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