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召开。在热烈的掌声中,西装革履,系着蓝底白点领带,神采奕奕的王文彪,迈着坚实的步伐走上全球瞩目的颁奖台,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执行秘书长吕克·尼亚卡贾手中,接过庄重的“全球治沙领导者”奖牌与证书。
2013年9月,王文彪荣获联合国颁发的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
王文彪器宇轩昂,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扬了扬手中的奖牌,略一沉吟说:“很想把这块奖牌献给与我一起不离不弃、坚持治沙事业的6000多名亿利治沙人;也很想献给我年迈的母亲,因为她为了我的治沙事业担心了几十年;我更想把这块奖牌献给我的祖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有个年轻的‘中国梦’,那就是我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建设一个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这就是我们治沙人的‘中国梦’。”
台下,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国家领导人、贵宾和国际友人,都在看着这个中国人。电视机前,无数黄皮肤的中国人也在看着这个中国人。
最后,王文彪说:“……我很感谢本届大会和大会成员国的各位代表,对中国库布其治沙精神、治沙经验和治沙实践的认可与支持,也感谢你们给予我的这个重奖。中国有一句古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守住每一寸土地,让更多的沙漠变成绿水青山,任重而远道,让我们一起努力。”
“全球治沙领导者”奖,是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倡议发起,用于表彰在全球防治荒漠化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获得联合国首届“全球治沙领导者” 奖,王文彪深知,这个奖杯并不是颁给他个人的,他的自信来源于背后的数千名亿利兄弟,来源于几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几千平方公里沙漠里的绿洲。除了亿利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证书上那短短几行英文字后面,有着多少说不尽的内容!
面对各国记者的问询,王文彪只简单说了一句:“感谢我的祖国,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只有政府、企业、民众、社会多元力量联手行动,防治荒漠化这项艰巨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
2013年8月2日,全球的目光投向库布其七星湖,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此开幕。库布其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致力于世界沙漠环境改善和沙漠经济发展的国际论坛。同时,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全球荒漠化治理库布其行动”在库布其启动。一块高5米、宽1.5米的巨石被高高地竖立起来。苍黄的颜色与背后不远的沙漠一致,上面几行简体汉字:全球荒漠化治理库布其行动启动纪念碑。
绿色的字迹在黄底色映衬下,显得更加清晰有力。
在世界很多地方,把沙漠变绿洲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在中国库布其,已经变成了抬眼可见、伸手可摸的现实。难怪联合国副秘书长阿·施泰纳第一次踏上库布其这块土地上,不由自主瞪大了眼睛。
几天的参观、实地考察,所有的来宾,包括那些心中原本充满怀疑者,都不得不心服口服——
在中国的北方,在库布其,有一群中国人用20多年的时间,改变了沙漠。
在2013年9月召开的第十一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上,通过决议: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作为实现防治荒漠化公约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组织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球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的目标,其中的一份信心,就来自库布其,来自亿利。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写入联合国决议,历时8年。这是自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以来,在环境与发展方面,首次有中国的创新举措写入联合国决议。
让中国的声音传播到世界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库布其。
胸有丘壑的王文彪,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全球。
来源 |《库布其:沙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