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8月17日,中国队在里约奥运会金牌榜上仅仅排在第三位,落后于以前没有想过的英国。英国媒体欢呼“击败了中国”,但是中国观众似乎表现得很淡定。
在里约,最受关注的不是金牌
BBC说,诚实、热情、自然——中国真应该鼓励更多的运动员像傅园慧一样“做自己”。
里约奥运会即将到达尾声,这一届中国队的表现,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不是谁拿了金牌,而是“洪荒之力”傅园慧。她的表情丰富和个性率直第一次在电视上播出后,中国观众顿时就炸了锅,甚至国外社交网站上也引起轰动。《纽约时报》报道称,傅园慧的坦率立即在网上引来大量评论,许多用户对傅园慧的率真态度表示支持。《南德意志报》写道:“里约奥运会的头一个星期对中国来说是个不平常的一周。它的不平常在于,中国的奥运精神表现出两张面孔。”
报道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中国一如既往地强调民族自豪感和宣传爱国主义。而另外一方面出现了令人惊讶的画面:一名既非政治象征,也没有为中国争得一块金牌的游泳队员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青睐:“这名年轻开朗少女自然率真,很快赢得了观众们的心,就连党报《人民日报》也承认,傅园慧和她的粉丝给中国上了一课,该媒体引用网友评论写道:‘傅园慧这小丫头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相信,国人的体育情怀除了金牌还有运动竞技本身的快乐!’”“这对中国,特别是对官方来说,这的确是一种新的认知。”
中国人很容易群情激奋,里约奥运会一开幕就送出了引发中国人不满情绪爆发的“炸药包”——中国国旗存在错误。然后,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因为称孙杨为“嗑药骗子”引发风波,中国方面纷纷猛烈抨击霍顿的言论。就在这届奥运可能成为中国不愉快经历的时候,来自杭州的20岁小将傅园慧脱颖而出,接受了一段让人难忘的采访,卡通少女般的夸张表情,出人预料的回答,这名“体育界的段子手”瞬间引爆网络。题目为“傅园慧的表情包”的文章评价道:“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真实的运动员。她显然将奥运会的口号作为自身的座右铭:重在参与。”
“举国体制”与“个性时代”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一直饱受争议,但在过去,它有着某种正当性与合理性,它契合着那种发展情境和集体心理。
体育特约评论员张宾表示,为什么大家喜欢傅园慧?“显然,不是因为她为国争光……生活中,大大咧咧的元气少女或许比比皆是,但在中国的运动员中却凤毛麟角。中国的运动员,尤其是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员,身上背负着祖国的重托。傅园慧身上完全没有负担。”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迅速,中国人太需要获得胜利来证明自己,从而重新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人们从心底里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以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打破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纪录为起点,中国真正走上了体育强国的道路,我们在夏季奥运会上已经获得了200多枚金牌,奥运金牌战略和举国体制功不可没。由于长期的发展,中国人的内心一直需要一种可以证明自己的举动,所以奥运会成了中国人可以表达内心的一个重要方式。
路透社说,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名列金牌榜第一,这一成绩伴随着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高涨,成为中国举办全球最有声望体育赛事的“百年梦想”的高潮。之前,夺得金牌的运动员都得到住房和汽车等奖励以及媒体的大量报道,而获得银牌铜牌的选手却默默无闻。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举重运动员吴景彪在获得银牌后说“有愧于祖国”,体现了这些由国家出资培养的运动员肩负了多么巨大的压力。
刘翔曾说,在雅典奥运夺冠后一晚,他把金牌压在了枕头底下,做了个好梦。那之后刘翔再没机会做这样的美梦。他在退役长微博中透露,退赛带来的舆论压力让他自闭。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4年后伦敦奥运上摔倒被淘汰,每次都引发过对中国体育体制的辩论。这类杰出选手享有巨大公共资源和丰厚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为国争光”的巨大心理压力。到刘翔退役后,仍然有公众人物争论,刘翔不仅仅是个英雄,还应该是个民族英雄。但同时在互联网上也对刘翔有一片骂声。
这种举国体制在赢金牌上确实很有效率,也滋养了国民一度渴求的国族荣耀感。但时至今日,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需要进行一场大变革。如果说在举国体制的前期和中期,普罗大众还可以从锦标和金牌中获得自豪感的话,那么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个体意识的日趋强烈,这种大而无当的振奋会逐渐被身为旁观者、难以参与其中的失落感所逐渐取代。
我们崇拜英雄,但更想看到真实的人
金牌之外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一个个鲜活、丰沛、有生命力、人格完整的个体。
路透社称,想当年,1984年奥运会夺得6枚奖牌的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因为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没有赢得奖牌而遭到尖刻的批评。但是,今年没能获得金牌的射击选手杜丽和易思玲却在国内得到鼓励。
同样,战绩不佳的“国民老公”宁泽涛8月10日针对粉丝的支持发的微博“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我会一直努力下去。全力以赴,无愧我心,做真实的自己!”,已有超过100万人点赞。
中国国家电视台CCTV8月7日发布的一条微博题为“当我们不再迷恋金牌”。微博称:“当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懂得欣赏比赛,能坦然地为对手鼓掌,凸显的是大国的自信和包容。”这条微博还说:“首金,我们依然需要,鼓舞士气;但我们更需要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条微博被转发近1.2万次。
路透社认为,傅园慧成为“网红”,更强化了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有网民在微博上评论说:“她这么受欢迎,源自展露真实的自我,也是因为我们的体育健儿被功利主义和金牌战略绑架久矣。大家现在更不愿让运动员背负太大的压力”。
中国官方开始敦促公民抛弃对金牌的迷恋,国内的体育迷承诺将对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更为宽容,但这种态度要渗透到每个运动员身上恐怕还需要更长时间。中国运动员大多在经济上完全依赖国家,承受着要取得世界顶尖赛事冠军的巨大压力。所以当中国观众开始对金牌的迷恋程度开始退烧,这对运动员也是一种无形的解放。
金牌之外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一个个鲜活、丰沛、有生命力、人格完整的个体。狂妄也罢,哭泣也罢,修马桶也罢,被抢劫也罢。大家希望分享他们作为人的情感、习惯、日常行为与喜怒情绪,渴望在运动员身上找到跟自己相同的那部分。中国队在金牌榜上的位置似乎没那么重要了,运动员们作为个体的面孔愈发清晰起来,与其说是为国家而战,不如说他们是在为自己而战。
但愿有一天,体育可以彻底剥离其不可承受之重,回归本来面目。而这一切源于一个民族日益增长的自信、自强。
来源:参考消息--锐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