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智库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智库建设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尽快培养符合需要、能够胜任智库研究工作的新型学者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1.智库研究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
培养智库学者,首先应当认识到智库研究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区别。与普通学术机构相比,现代智库具有独特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和组织方式。
功能定位。普通学术机构,特别是高校学术机构及其学术研究,以研究基础性理论为主要内容,以传承文明为主要功能;根据国际通行的概念,智库是政策规划与咨询组织,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与企业,智库以研究和产出政策、法规方案为主要成果。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普通学术机构的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以研究“知识”为主,其研究方式以文本研究和案头研究为主,大量工作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与提炼,进行深化处理,再发现、再发明,因此大量成果属于二度创作。智库研究则不同,智库以研究“问题”为导向,目的是解决国家、社会、企业在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智库研究主要采取经验性、实证性的研究手段,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认识规律,找到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
知识背景与组织方式。普通学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以个体研究的方式进行,局限于某一学科之内,从单一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取得的成果也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智库研究着眼于解决重大实际问题,不能局限于普通学术研究中形成的传统学科范围,同时,由于实际问题的现实性、复杂性,一般情况下只有多专业、多学科综合配备的学术研究团队才能胜任。
智库的性质与功能对智库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智库工作或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学者有不少是由原先单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转化而来,研究队伍组成有同质化倾向,部分智库学者缺乏实际经验,缺少系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智库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着力培养符合智库研究和发展需要的新型智库学者。
2.智库学者的素质与能力
培养优秀的智库学者,最重要的是使之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世情、国情以及社情民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了解和熟悉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实际运行状况。当前,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存在大量低水平和重复性的所谓“研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沉溺在书本中“讨生活”造成的。要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走出书斋,走入社会生活,走到人民群众当中,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究竟是如何运转的。总之,要清楚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的基本事实。
了解和熟悉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当代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之中,持续不断的改革、发展、创新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时代特征。研究当代中国,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必须了解和熟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不熟悉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熟悉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不熟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不熟悉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艰苦奋斗的历史,就不能理解中国,就不能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与规律。以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大量现实问题为己任的智库学者,必须了解和熟悉中国是怎样一路走来的,从中找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大量鲜活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发现社会发展趋势与规律。
了解和熟悉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典型。智库研究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而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全局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智库学者对整个国家局势,甚至国际局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社会学所说的“到场”问题,即大量事关全局和高层的政治、经济问题,智库学者往往缺乏了解的途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如何克服这一困难?要尽可能多地对我国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到场”问题。这些典型事件往往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同时可以展现解决问题与矛盾的尝试和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典型,如我国农村改革之初的安徽小岗村,率先对外开放的深圳蛇口,探索发展民营经济的温州等,都是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迁、转型的“窗口”,了解和熟悉我国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大量典型是认识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3.智库学者需要掌握的三种研究方法
现代智库研究是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需要而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社会、认识社会的新型工具。在方法论上,智库研究方法与普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普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多为一般方法论,即可以在多种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中普遍适用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以及数据统计、抽样调查等方法。而智库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显著特点是研究方法的专业化,即现代智库为研究专门领域的问题,针对特殊需要,发展出众多专业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这些方法使智库研究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更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智库研究方法中也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具体的专用方法和普遍采取的方式、方法,其中有三种方式方法是为世界各国智库学者所广泛使用的。
现场观察法。国外智库学者十分强调“面对面”的观察、访谈与交流,日本学者将之称为“现场主义”。社会事物往往以三种形态存在:话语表述、实际操作和目的意图,通俗地说,即为“说法”“做法”“想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文本与事实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即“说法”“做法”“想法”之间存在差距。智库研究若要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突破“说法”“做法”“想法”之间的差距,而突破这种差别就必须聚焦于实际的做法,接近事实。停留在文本研究、案头研究上是很难真正了解真实发生的事实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直接观察、现场调研才能接近事实,找到真相。智库学者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资源做现场调查。
比较研究法。注重比较研究也是智库研究的一个特色。研究现实问题需要有宽广的视野。越是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越是要对相关及相近事物和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所谓比较研究的关键在于:在事物间的差异性中发现问题,在事物的重复性中寻找规律。人们常说,搞科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殊不知,这种所谓“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要确认研究的目标、搞清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是在研究工作开始的时候。开始时的所谓“问题”往往是笼统的、范围式的,而不是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通过相同或近似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能够引导研究者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在重复性中寻找规律,就是要关注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国家反复出现的现象和关系,认识这些反复出现的社会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揭示社会活动与发展的规律。比较研究对于智库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智库学者需要熟练掌握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智库学者需要走近社会现实进行大量现场观察与调研。然而,现场观察、调查研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巨大。为了弥补智库以及智库学者拥有资源的有限性,提高智库研究效率,各国智库学者多采取频繁交流的方法,其表现形式是举办大量具有高度专业性的智库论坛,为研究同一领域或相近问题的智库以及智库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发起头脑风暴,促使智库学者相互启发,共享资源,以开阔研究视野和思路,提高智库工作的效率。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方兴未艾,前途宽广,充满希望。时代的发展为智库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要求,中国智库建设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有赖于智库学者的培养和成长;智库学者的培养和成长,决定着中国智库建设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我们应进一步重视智库学者的培养,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智库学者培养与成长的规律,为新型智库学者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使越来越多的符合事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新型智库人才不断涌现,让越来越多的新型智库学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