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智库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智库观察  >> 智库观察  

价值观建设需警惕两种“主义”

作者:丰子义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13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理论自觉。其中,特别要处理好价值观建设与文化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

  在文化价值问题上不能走向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由来已久,它是伴随文化进化论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的文化研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文化进化论。这一理论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文化标准,用以评判和“规制”各种文化,“西方中心论”和文化普遍主义就是以此作为理论根据的。20世纪初,这种观点开始受到质疑,不少思想家阐发了有关文化相对主义的思想。在近些年的文化研究中,文化相对主义的讨论又逐渐赋予新的政治内涵,由此产生了许多认识上的问题。

  由于文化普遍主义代表的是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因而理所当然要受到抵制和反对,理论上也不难识别和辨析。而文化相对主义由于矛头直接指向文化霸权主义,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迷惑性,极易在我们的价值观研究中引起共鸣。因此,要深化这样的研究,必须对文化相对主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应当看到,在世界文明体系中,每一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或相对性。文化都是特定民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活动方式中形成的。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活动方式,造就了不同民族文化各自独有的风格、特征。然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尽管千差万别,但又总是包含着某些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认识、理解以及价值追求,因而具有共通性。不论哪个民族的文化,作为人所特有的把握世界的方式,都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因而具有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些共通性和普遍性就体现了文化的共性,即文化的世界性。伴随人类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普遍性也会不断增强。

  既然任何文化都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那么,在对待文化价值问题上,我们必须予以全面、合理的把握。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由此推向文化相对主义。如果认同文化相对主义,否认某些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难免导致容忍某些罪恶现象的存在。如按照这样的观点,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的文化观似乎也是可以容忍的,也有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这样的文化相对主义发展到极致,其后果必然是文化倒退主义。

  因此,在文化价值问题上,不能在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同时走向文化相对主义。构建核心价值观,当然要坚持其民族性,否则便是一句空话。但是,强调民族性和多样性,决不是要排斥其普遍性和共同性。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总是体现了该文化的积极成果,这种积极成果不仅代表了该文化的进步力量,而且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因而能够为各个国家、民族所接受,其精神价值必然具有某种普遍意义。事实上真正能够称得上先进文化的,不仅仅在于它的特殊性,同时还在于它所具有的普遍性,即它所内含和彰显的人类文化价值、人类文化精神。过分强调文化价值的特殊性而排斥其普遍性,必然走向文化孤立主义,不利于价值观建设。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不可轻视

  在价值观的讨论中,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是不可轻视的。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今天所有的“现代病”,都是由现代社会产生的一套文化价值理念造成的(如突出主体性、理性,高扬自由、解放等),要克服这一病症,出路就在于放弃这一套理念。这对价值观研究显然是一个挑战。而且,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等特点和思维方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厌恶谈“核心”、“中心”之类的话语,同时对“构建”表示冷淡,热衷的是“解构”。因此,审慎地对待后现代主义,对于合理引导价值观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应当指出,现代性及其文化价值观念是一个发展着的“流”,而不是一个终结了的“点”,不能将其凝固化,必须看到它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潜力。此外,强调现代性的动态性,并不意味着轻视它的相对稳定性。现代性尽管处于流变之中,但它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深蕴与表征,自有它的基本内涵与规定,撇开这些起码的规定与要求,现代性便无法判定。像现代社会所倡导和弘扬的科学、理性精神,崇尚民主、追求真理的精神,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的精神,怀抱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追求平等、正义的精神等,都是现代性的基本价值与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离开了这些基本价值和基本内涵,现代性或现代文化精神便无法判定。为此,应当对现代性的基本价值、基本精神与其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加以适当区分,因为后者是易变的,是需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加以适时调整的,而前者则是相对稳定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来说,现代性的这些基本价值和基本精神绝对不能放弃。追求科学民主,实现公平正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不可动摇的价值指向。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批判性和超越性固然值得我们借鉴、吸收,但这种思潮对现代文化精神所进行的解构和否定,则是不能随意接受的。

  显然,后现代主义的主张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价值发展的方向。真正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应是现代文化精神的合理综合与提升,而不是放弃现代文化精神。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不是处在后现代而是处于前现代,因而要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要冲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思想观念,如理性观念、法制观念、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正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等。可以说,唯有这样的思想观念才是现代民族精神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真正体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中英“黄金时代”的梦想与现实
下一条: 联合国发展峰会是世界发展的分水岭
智库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