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厕所革命”,除了改善公共卫生的题中之义,更是从农耕文明迈向城市文明的进步,是基于人文精神的社会进步。
最近,习总书记考察吉林延边,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旱厕时指出,新农村建设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
“革命”是一个重金属的字眼,掷地有声。既指疾风暴雨的暴力革命,更指历史进程中颠覆性的文明革新,挣脱蒙昧、复萌理性、创造美好。“工业革命”释放了巨大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那厕所有什么革命?“厕所革命”是一场什么革命?
我们每天离不开两件事,一是吃饭,二是如厕。中国美食文化享誉世界,《舌尖上的中国》创造收视率奇迹,在食品工业化时代,让我们找回对传统美食的热情和敬意。一道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散发出浓郁的乡愁。但中国厕所文化,自古被视不雅,从不张扬,至今依然低调。
厕所是一个有人性的场所,也是一面文明的镜子。看一个人的指甲,足可判断一个人的卫生素养;看一个公司的洗手间,足可判断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看一个国家城市的公共厕所,则足可折射一个国家的城市文明、发达程度和管理水平。因其最隐蔽,故而最真切。因其最真切,故而最深刻。
厕所文明是人类健康需要。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戴蒙德指出:“人类历史上致命病菌的重要性,可以从欧洲人征服新大陆并使那里人口减少这件事得到很好的例证。”直到19世纪,巴黎仍然少见厕所,整个城市被形容为“腐臭大作坊”。直到随后欧洲和北美暴发一系列天花、霍乱和伤寒病,人们才意识到改进卫生系统的重要性。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全球目前仍有25亿人缺乏厕所等基本环境卫生服务,11亿人随地大小便,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2001年,包括英国、美国、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厕所峰会,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鼓励各国政府展开行动,改善环境卫生及建立卫生习惯,让落后地区的人不再露天排泄,共同改善世界环境卫生。
厕所文明是城市人文窗口。厕所文明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尺。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沉淀下自己独特的厕所文化。从先秦时期未成型的厕所,到清末“如意桶”,从老上海的姑娘穿过弄堂倒马桶的风景,到现在国人疯抢的智能马桶盖,从“出恭”到“上洗手间”,中国厕所文化自成一格。
现在更多人喜欢把厕所叫洗手间、盥洗室。洗手间有英文名字,叫Toilet,或叫Wash Room。英语国家不用粗俗的“WC”指代洗手间。美国公共卫生间都非常宽敞明亮,不仅没有臭气,还有淡香。西方国家厕所都有照顾残疾人的无障碍房间,有婴儿台,各种设备应有尽有,体现浓郁的人文精神。
去年十月,我考察欧洲诸国。英国伦敦是一座非常注重细节的都市,洗手间非常干净,洗手间所有金属饰品和零件永远都是亮铮铮的,镜面永无一点水渍,丝毫不必为了躲避难闻气味而来去匆匆。法国巴黎洗手间如同城市性格,有浪漫的男女同厕,也有昂贵的奢侈厕所。在德国柏林、法兰克福、德累斯顿等城市,所有洗手间精细化程度,令人不得不服。洗手间地面不允许有水渍,要干净得可以光脚走。各种场所卫生间都会同时放置两卷甚至更多卷纸,无需担心纸没了。而在中国,这是在外如厕常会遇到的尴尬。
日本素有独特的厕所崇拜文化。日本文化中号称有十万大神,“厕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传说厕神十分美艳,主管生育,所以厕所要打扫干干净净,生孩子才会漂漂亮亮。日本人对厕所非常用心,除了干净整洁,兼具艺术化、科学化、人性化。在公共厕所里安装“音姬”,按动开关就会发出潺潺流水声,遮掩不雅;安装婴儿台、梳妆台,还有想不到的客厅功能,将厕所的干净、舒适和人性化做到了极致。日本对厕所有从禅宗衍生的雅号,厕所在东边称为“东司”,西为“西净”,南叫“登司”,北叫“雪隐”。韩国则有传统的厕所吉祥文化,认为“在厕所出生的人一定长寿”。在韩国三星电子本部所在城市,有世界第一个厕所文化公园。新加坡厕所的外部环境、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令人赞叹,体现狮城谦逊、优雅的人文特质。
今天五月,我在杭州,逛南山路,见一处别致建筑,绿荫拱围,繁花灿烂,咫尺西湖,游人如织,却有一份宁静本真之感。门口一幅书法对联:天下豪杰到此俯首,世间女子进来宽衣。乍看纳闷,这是哪个历史人物的风流遗存?再看横批“吐故纳新”,还有WC标识,原来是公厕。在西湖茶馆,厕所雅号叫听雨轩和观瀑亭。首次如厕,怔立一会,不敢贸然而入。书卷杭州,把厕所都弄得这么书卷,这么优雅。
厕所文明是科技创新平台。一个马桶盖背后,是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整体实力。中国游客去日本抢购的智能马桶盖,承载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如大小便用水量不同的开关;冬天坐在便器上,便器自动发热;走进厕所6秒钟后才耗电发热,走了立刻停电。而世界发达城市厕所外观及设施的创意设计,各有特色和绝妙作品,不乏恶搞幽默风格,令人在舒适方便之余,享受美感、娱乐与益智。
Google 厕所在业界出名,不止因为高科技含量,而是成了独特的创意内测平台。Google 内部有一种“厕所内测” 文化。对于Google 工程师来说,从来不缺新奇创意,但要将创意转化为代码,是最大问题。Google 内部很大,部门与事务繁多,一个所有人都会去的地方,非公司厕所莫属了。在中国城市许多创意公司,厕所也经常张贴各种精彩文案,成了一个ID碰撞的另类场所。
厕所革命是文明进步阶梯。世界范围的“厕所革命”,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而中国的“厕所革命”,除了改善公共卫生的题中之义,更是从农耕文明迈向城市文明的进步,是基于人文精神的社会进步。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认为:“有意义的人生包含着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让人忽略,但却最为重要的东西”。他经常讲两句话,一句是“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另一句是“我们忽略厕所太久了”。
从前,中国城市居民把公厕形容为“一闻、二跳、三叫、四哭、五笑”,即找厕所时,“闻”味寻踪;厕所里污水横流,得“跳”着走;蛆虫遍地,令人心惊大“叫”;气味难闻呛人,来者流泪如“哭”状;便坑间无遮拦,如厕者彼此相视而“笑”。而今通过展现创意和温馨的清洁公厕建设,让城市变得更富美感、舒适,更加文明。一个干净优雅的公厕,能激发市民和游客的爱美和自爱之心,养成遵守良序习惯,约束如厕放肆。
国内游客出行,想必也有各种不堪如厕遭遇。动车很漂亮很干净,但厕所常见不及时清除秽物;不少旅游景区厕所脏乱差,常见孩子随地大小便;高速公路常见有人路边停车掏出长枪短跑;一些城市公共厕所依然不好找。面对几千年的歧视厕所、鄙视厕所、厕所文化缺失及顽固如厕陋习,迫切需要在旅游“最后角落”,开展一场“革命性变革”。
作家王朔说:“过马路不闯红灯,坚持走人行道,开车不加塞不乱占车道,不对行人按喇叭,会车关掉大灯,自觉排队不插队,乘电梯时主动站在右边,在公交或地铁上让过座,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讲电话,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害过人....在中国能做到上面几点,我觉得就是贵族。”如果再加上厕所文明,则绝对是贵族了。
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厕所革命”则有更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一方面,“厕所革命”是农村卫生环境的革命。中国农村厕所一向以肮脏不堪著称,有些厕所就是几捆玉米杆围起一个摇摇欲坠的棚子,更多是露天蹲坑、旱厕。画家黄永玉《出恭十二景》图文并茂,各地厕所文化信手拈来,无一不是屁股朝天拉撒。近年来,国家财政每年投入百亿巨资,改善农村厕所环境,努力实现联合国的农村卫生目标。通过“三清四改”建设美丽乡村,把城镇当作客厅来装扮呵护,把村庄当作公园来规划建设。
另一方面,“厕所革命”是乡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民恐怕是唯一把粪尿作庄稼肥料的。在毛泽东时代,全民拾粪成风潮。雷锋曾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拾粪奇迹,每天拾粪300斤。我读小学时,每年寒假都有拾粪任务。农村厕所看起来是小事,对农民而言是难事、大事。大多数村民习惯了他们上厕所的方式,很难改变。农民收集粪便作为农家肥施到农田里,如果用冲水马桶就留不下肥料。因此,同步紧跟农村“厕所革命”的,是加快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逐步把农民转变成职业农民。如果农民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脱节,背着锄头上电梯,就不伦不类了。
更重要的,文明如厕的一小步,或许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大步。中国有十亿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国家文明程度。“厕所文明”表面看是卫生文明,实质上是公民素养,是精神文明。中国乡村社会基石是血缘文化,农民辛勤劳作,但又自由散漫,遇事重调解。城市社会基石是契约文化,市民自由平等,守规则,重法治。当前中国社会许多矛盾冲突,实质是乡村农耕文明与城市工商文明的冲突,是臣民文化与公民文化的冲突。而各种不守公共规则的行为,很大程度源自自由散漫的乡村习性。城里人上溯到三四代,基本都是农民。中国国民素质沉淀着浓重的农耕社会劣根性。
从“厕所革命”破题,让更多人养成文明生活习惯,革除不守公共规则的陋习,让最不容易干净的地方干净,让最不容易显现的地方生辉,是现代文明变革的应有之义。同时联动发展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职业化,捍卫农民合法权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无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使命。(来源:凤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