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教育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  

关爱老人,可以不那么“润物细无声”

作者:谢伟锋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21日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光明网与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新华网及中国网协办的“登高踏秋 孝行九九——中国好网民领跑网络重阳节”活动将于10月25日上午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宣言广场举办。

  农历9月9日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重阳节。每每到了这个时节,桂花飘香,金秋送爽,人们纷纷用登高、赏菊和遍插茱萸等方式来进行丰富的节日活动。与此同时,自古以来重阳所承载和推崇的敬老活动,也会成为必不可少的“主角”。当然,在新时代,它也有了新注脚。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这首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在婉转清灵中哼唱着岁月勿勿,也让很多70、80后甚至是90后发出感叹,毕竟包括父母在内的一代人也都纷纷进入到老龄化阶段。而深受儒家文化和农耕基因影响的中国人,历来都讲究感恩敬老。一直以来,关爱老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这都是国人用行动积累出的正能量。而相比于以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现在年轻人和网民的互动方式,则有着跳跃的新时代气息。

  还是王铮亮。相比于演唱歌曲中的低柔,他用《时间都去哪儿》改编的同名舞台剧在成都、西安等全国各地高调上演。去年的北京专场则是选在重阳节当月。关爱老人的“走心”故事情节几度引发观众泪奔,强势地唱出关爱老人的“好声音”。

  视线从舞台中央转移到网络腹地。近日,笔者在华东交大机电学院的微博上,看到一帮年轻学子用接力的方式来传递关爱老人的温暖,并把充满人情味的照片上传到“重阳节晒温馨瞬间”的微博话题中。这边,是一位女生和老爷爷用手指比划出同心圆,白发和青丝其乐融融,“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之情跃然网上;那边,是一帮女生众星拱月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奶奶,此情此景,就好像电影《我们俩》中老少皆宜的真实感动。

  年轻人展示爱老敬老的新鲜方式,当然不仅限于微博这一种。在某款跑步APP软件中,主办方就晒出了很多老年马拉松爱好者的运动照片。用消耗卡路里的方式,来作为敬老爱老的体现,应该算是走在时代前列。

  与此同时,这款作为通过跑步而建立起来的朋友交际软件,也颇为应景地鼓励跑友们在晒出某一次跑步具体数据的同时,再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话题来分享自己对父母及老人们的祝福。“谢谢爸爸,教会我善良”“父母安康是儿女之福”“我想陪你们慢慢变老”……图墙上贴满了这些跑友们对老人情真含蓄的话语。这些深藏在华夏儿女心中挥之不去的敬老情愫,让读到的人都感到心有戚戚然。

  尊老、敬老、爱老,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物语。舞台演绎、微博互动、APP“代言”,这些都丰富了国人敬老的内涵,更提升了年轻人关爱老人的穿透力表达。对于他们来说,对于老人的这种关爱不大声表达,不让全世界知道,那怎么行?就趁现在,年轻人要回馈对长辈曾经事无巨细的付出、目及远处的开悟,更对老人们曾经的劳动报以尊重。在这个大框架上,我们欣慰地看到敬老爱老的社会价值依然是主流,并用新时代的方式在开枝散叶;往小细节处,更听到这一代年轻人对老人恩情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三少年弑师 典型的病象报告
下一条: 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教育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24 《观察网》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