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启示录之八
■空军指挥学院副教授 董栓柱
军人要有血性,我说的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习近平
自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那一刻起,中国军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就被推向了时代的前台,“执干戈以卫社稷”成为一代代军人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不懈奋斗的价值追求。
家国破碎,民族危亡,激起中国军人“知耻振邦”的血性,他们以“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践行着“捧生命以守国”的拳拳忠心,以“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责任担当实现了“血复河山”的铮铮誓言。从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到新世纪新阶段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中国军人用血性之光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
面对强敌,敢不敢决死一战,是对一支军队血性的拷问——
没有血性,兵力再多也难打胜仗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依靠48艘舰船、540门大炮和4000名士兵(后增至1.5万余人)组成的一支“东方远征军”侵略中国。两年多的时间内,清政府共调动十多万兵力抵抗,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2名都统以及数千名士兵战死沙场,而据英方统计,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却不足百人。
1894年7月,改变中日两国命运的甲午战争爆发,历时近10个月的战斗中,清军投入兵力25万,阵亡31500人;日军投入兵力约17万,伤亡13300人。被冠以“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大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的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多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毙(伤、俘)日军155.9万余人,国民党爱国官兵伤亡320余万人。
全面抗战开始时,八路军、新四军总共只有5.6万余人,全部开赴抗战一线,由于人员数量有限,加上没有重武器和充足的弹药补充,没有条件打大规模的会战,但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最初的几万人发展到上百万人,抗击着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建立了包含1.6亿人口和100多万平方公里在内的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共计伤亡61万余人。
这几组数据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军队在近代以来几场主要反侵略战争中的表现,揭示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军队在沉沦堕落中蒙耻、在屡战屡败中觉醒、在殊死抗争中奋起壮大的历程。近代以来,中国军人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作战对手一个比一个凶残,野心一次比一次膨胀。但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却越来越顽强,给对手带来的打击也越来越沉重,直到在全民族抗战的决死战场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面对强敌,敢不敢决死一战,是对一支军队血性的拷问。同样残酷的战场,血性不同,结果迥异。恩格斯说:“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如果面临强敌,没有“临敌不怀生”的血性,就不会有敢于亮剑的勇气,也不会有“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结果便是,战事未起胜负的天平就已倾斜。相反,那些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例,无不是将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结果。
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战争中,从最初一战而溃到最终“血复河山”,这是一代代中国军人用鲜血与生命洗刷侵略者加诸身上耻辱的浴火重生的历程,是中国军人的血性之光逐步张扬放大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复兴的历程。
面对近代中国逐渐坠向谷底,一批仁人志士扼腕跺脚——
血性之光,在炼狱般的煎熬中凝练
兵者,国之重器。一支在长期和平环境中堕落蜕化、丧失能打胜仗能力、缺乏与敌人血性抗争勇气的军队不配拥有这一称号,也担当不起卫国御敌的重任。
曾经号称“天下无敌”的“八旗劲旅”战斗力流失的速度十分惊人。早在顺治年间,八旗军已经“怠于武事,遂至军旅隳敝”。到了乾隆检阅八旗军时发现,八旗将弁“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英使马葛尔尼来访时已看透了“康乾盛世”背后的虚弱本质,称中国为一艘外强中干的“破船”。作为国家经制之兵的绿营兵也逐渐败落,成为一支“平乱则不足,扰民则有余”的军队,“官军数万,已成废器,即令千人营,而十贼可破”。这样一支丧失武脉血性的军队上了战场畏敌如虎,刚望见英国侵略军的船只便“急发空炮数声,卷包而遁”。“国之重器”堕落如此,大清帝国的命运已经注定。
“国体弱则外辱生”。鸦片战争开启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一支不堪重用的军队被仓促地推向历史的前台,揭开了近代军事史上中国军人屡战屡败的沉痛大幕,同时,也奏响了“知耻振邦”的序曲。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大声疾呼自强雪耻,“受制于小夷,是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气血莫不冲冠发上指者”。晚清名臣徐继畲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两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外逆夷所困,至使文武将帅,接踵死绥,而曾不能挫逆夷之毫末,兴言及此,令人发指眦裂,泣下沾衣。”
历史不相信眼泪。旧的创伤还没有抚平,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已悄然坐大,它的致命一击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鲸吞了洋务运动数十年的成果,使初步走上近代化的晚清军队蒙受了更大的耻辱。
甲午一战,两个东方国家维持千年的强弱格局易位,东亚秩序按照丛林法则重塑。中国败给素不被正眼相看的“蕞尔小邦”,而且败得这么惨。加之日本战后提出的苛刻条款,给了中华民族这头睡狮当头一棒。和约签署后,光绪在告民谕旨中,使用了“宵旰彷徨,临朝痛哭,转向告与”的字眼。消息传出,北京城中“人情汹惧,奔走骇汗”。谭嗣同发出“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叹。严复闻讯则“中夜起而大哭”。
甲午之殇让国人意识到,若非用军事方式唤起民众,唤醒国家,中国真将亡国。梁启超大声疾呼,“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有有魂之兵,斯为有魂之国。夫所谓爱国心与自爱心者,则兵之魂也。”蔡锷将军更把军事比作一个人的筋骨。他说:“军事不强,就不能自存自立,挽救中国之法,必须发展军事,只有增强了国家筋骨之活力与坚毅,才能与侵略者抗争和搏斗,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在“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日不可以亡”的强烈刺激下,中国传统的“忠君报国”思想逐步让位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独立自强意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共同的精神符号开始被有觉悟的每个中国人所接受。为了中华民族独立生存于这个世界上,晚清末期,国内掀起了一股尚武思潮,形成了“众情愤激,女生童子咸誓愿为虎狼国一争命”的可贵精神风貌。
这是一个民族在坠入谷底后觉醒与自强的精神铺垫,是崇高人格精神的回归和炽热爱国情怀的释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世界的荡涤升腾。在那之后数十年屈辱的时光中,中华民族的国魂与兵魂在炼狱般的反复煎熬中不断凝练塑造,如冰山下的岩浆翻滚奔涌,期待某一天喷薄而出,冲破一切黑暗,开创血洗耻辱的中华新纪元。
中国军人抱定“我死国活,我活国死”的信念与决心投入反侵略战争——
以弱抗强,我以我血复河山
“没有足够的兵器,且拿我们的鲜血去/没有热情的安慰,且拿我们的热血去/热血,是我们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该用血来灌溉的……”
甲午一战,日本嗜中国的血而自肥,但这并没有填满其沟壑般的欲望。强弱格局的转换使日本一扫千百年来面对中国的心理劣势。43年之后,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已不再将中国的武装力量看在眼中,狂妄地制定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然后“征服世界”的计划。日本严重低估了中国这头睡狮醒来后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这力量足以导致它最终的毁灭。
日军的野蛮凶悍举世闻名,连其盟国德国都称它为“正在开足马力的野兽机器”。日军的军歌歌词写着:“冲上高山,让尸体填满沟壑;走向大海,让浮尸漂满海洋……”要对抗并最终战胜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组织完善,凶悍程度为人类历史上所罕见的残暴之师,除了战争与牺牲,别无选择。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近百年来在反侵略战场上屡战屡败的中国军人抱定“我死国活,我活国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民族存亡之战争”。在抗日救国的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两军放下多年的恩怨,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奔赴抗战前线。近代以来,中国军人第一次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大义达到了高度的团结。爱国即抗日,抗日即爱国,成为中国一切武装力量的共识。“上下同欲者胜”。以军事团结为基础,中国社会各阶级也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打乱了敌人的侵略步伐。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大规模会战中,中国军人抱定必死决心以血肉之躯对抗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淞沪会战期间,国民党一个师接一个师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战场,冯玉祥记载:“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样,填进去就熔化了。”
残暴的对手,残酷的战争,都不能压垮血性复归的中国军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蒋光鼐誓言:“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抗日名将谢晋元激励战士:“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在“中国不会亡”的高亢歌声中,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宣告破产。武汉会战中的田家镇战役,万余名国民党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顽强坚守1个月,日军战报记载:“全部守军顽强抵抗到最后,重叠相枕,力战之状,虽为敌人,睹其惨烈之状也将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
敌后战场“誓与敌人血战到底”让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无能为力”。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始终站在反侵略战争的最前沿,成为抗日救亡的先锋队。这支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牺牲精神,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30发子弹。这一比例之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根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平均毙伤一名敌人需消耗子弹2000发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毙伤一名敌人平均需耗子弹5000发。奇迹创造的背后,是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由于装备落后火力弱,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时百米之内才开枪,一旦交锋便马上抵近射击、投手榴弹,然后以刺刀和大刀肉搏。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曾说,对付国民党的军队,“以一个联队(团)足以击溃一个师,击溃杂牌军一个师只需一个大队(营)”,但是“对付中共军队犹如切割根深蒂固的野草,费心尽力而又毫无成效,真正是无能为力。”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讲到八路军时,用“作战勇敢、内部团结”来概括。
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与敌后战场血性搏杀密切配合,把日军原计划速战速决的歼灭战变成了战略持久战,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至此,侵略者的失败已不可避免。
国际社会震动了。罗斯福高度评价:“中国军队对中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斯大林盛赞:“中国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是不可一世侵略者的懊悔吗?1940年10月12日,日本天皇面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无奈地承认:“支那的强硬出乎意料,对事变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
失落的民族自尊与血性回归了。毛泽东同志充满激情地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用生命标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
源自信仰的血性,能够压倒一切敌人
伟大的抗战造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也迎来了中国的新希望。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由衷地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和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向新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1944年来到延安的美军观察组预言,中国的未来将属于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之所以能够在极其困难情况下撑起民族抗战的半壁江山,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并最终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是因为它是一支新型的武装力量。
“忠君报国”“当兵吃饷”是几千年来将士从军的初衷。封建社会“家天下”观念在旧中国根深蒂固,旧时代的军人无不带有浓厚的“私家武装”性质。狭隘的“国家”观念造就了军人社会地位的尴尬,也形成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社会风气。这样的军队,其血性指数和战斗力的高低只能依赖将士的个人特质。即使到了中华民国,蒋介石和各路军阀仍然把军队作为获取和巩固个人地位的政治资本,消极保实力是造成正面战场一再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来自人民、“为工农求解放”“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军队才真正实现了革命的自觉,激发出官兵最大限度的战斗热忱。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因为有了为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仰,才有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钢铁意志。
八年抗战八年泪,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国军人在这场战争中的牺牲和代价,可谓悲壮惨烈。有人说,中国的抗战是“惨胜”,但从侵略者的角度来看,正是中国的浴血抗战使日本“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遭到了“惨败”。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洗清了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所蒙受的耻辱,中国军人沉沦丧失已久的血性,在“血复山河”中回归并发扬光大。
抗战胜利5年后,朝鲜战争爆发,英雄的志愿军将士让对手惧怕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排山倒海、不怕牺牲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无法理解这样的对手,认为志愿军官兵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毛泽东同志精辟指出:“美军钢多气少,志愿军气多钢少。”这个“气”就是坚定的信仰激发出的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革命军人的血性。
从鸦片战争中零星的英雄个体,到甲午战争中涌现的英雄群像,从抗日战争中的数百万军人的慷慨赴死,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上下同心、英勇顽强、屡建奇功,中国军人的血性实现了从被动激发到主动迸发的升华;从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的“杀身成仁”,到甲午战争中将士的“捧生命以守国”,从抗日战争中“为国家民族的独立流尽最后一滴血”,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中“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中国军人的血性实现了从个人人格完善到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升华。
勇于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用生命标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人民军队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使命——
有血性,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责任与荣光
“这条路,镌刻着苦难辉煌/这条路,闪耀着光荣梦想/这条路,热烈的鲜血浇灌了复兴的萌芽……”2014年5月26日,电视纪录片《百年潮·中国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片尾曲《这条路》的歌词深深打动了许多国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发展阶段。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自己的梦想。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的重任,历史地落在“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肩上。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血性。战争时期,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迎接胜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推进,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他们认为,刺刀仍是军人最后一种手段。事实上,刺刀对于军人的意义早已不止作战手段这样简单。
长期和平环境对军人是严峻的考验。未来战场上,我们的80后、90后官兵能不能打胜仗?这一代中国军人能不能勇敢担起应该担起的责任,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光?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们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战胜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那个“叫花子与龙王比宝”的年代,我们赢取胜利的信念无比坚定;今天,我们的装备发展了,军事技术进步了,与对手的差距小了,但令人担忧的是,有少数人敢打必胜、有我无敌的血性不够强,极个别人对打赢未来战争的底气不够足。
狭路相逢勇者胜!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永远是克敌制胜的刀锋。时代在变,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军人血性永不过时。战争始终是人与人的比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熟练运用信息化装备的本领。“经历战机濒临坠毁7秒的试飞员李中华” “刮掉左耳带伤完成演习的武向军”“汶川救灾中从4999米高空惊天一跳的空降兵15勇士”“临危处置突发掉崖险情的372潜艇群体”……他们生动地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血性与担当的统一。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和平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梦的实现也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作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时刻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继承了前辈血性基因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着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真打的决心抓训练,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尽最大努力阻遏战争爆发,在不得已时敢于和善于使用武力,以坚定的意志赢得战争胜利!
半个世纪前,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告诫全世界军人:“只有傻瓜,才会在陆地上跟中国军队交手!”
21世纪的今天,“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用行动向世人证明,我们无惧任何挑衅,能够决胜未来信息化战场。
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这是十三亿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中国梦不容许任何人破坏,这是“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庄严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