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聚焦引航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聚焦引航  >> 聚焦引航  

在自媒体上守住媒体人的“底线”

作者:吕 洪 发表时间:2014年07月24日  

  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其实媒体的责任说大很大,说具体也具体,归结起来就是“底线”二字

  最近有两件事在网上传得很火,一是某知名媒体人被检方带走调查,一是两位媒体人在微博上互骂引发围观。两件事本没什么联系,却因为同在微信“朋友圈”这个平台中广泛转发而显得格外扎眼。有时候想想,媒体人过去是站在桥上看风景,在自媒体时代反成了被看的风景,边界打破了,风景好不好看,只有桥下的人知道。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以此告诫投资者,当短期的非理性市场因素退去后才会知道谁是在投资、谁是在投机。这话用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也是合适的,只不过变成了在自媒体大潮汹涌袭来的时候,才会知道哪些媒体人没有节操。

  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媒体人自然是最早接触到自媒体、并发现其制造舆论巨大能量的人群之一。近年来,新闻故事的发掘、新闻事件的报道、新闻素材的搜集已经都离不开互联网和自媒体。在一些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的报道中,自媒体甚至成为推动和撬动报道的关键力量。

  自媒体拓展了媒体人的视野,延伸了新闻生产的渠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但它归根结底依然是个工具。就像人类历史上发明的各种工具一样,工具是进步的标志,也会成为发展的局限。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

  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在今天的媒体圈中,已经变得屡见不鲜。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炫耀个人形象的窗口,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平台,还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打造成公关工具,与一些公司企业相互勾结,成为非法牟利、造谣生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媒体”。这些现象在互联网上早已有之,甚至成为一些公开或半公开的秘密,但媒体人的参与却将自媒体的这些负面效应拉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媒体人凭借自己的媒体平台,掌握着采访和报道的工具,打造了人际关系的网络,影响着社会舆论的走向,自媒体上的任何言论不能一句“与所属媒体无关”就撇清了自己的媒体属性和社会属性。

  《礼记》中有句话:“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受到几个人的关注,那么就应该严格约束而且需要倍加谨慎。在自媒体上,媒体人的一言一行又何止只有几个人在关注着。他们的言行,即使不代表所在的媒体,也代表着媒体从业人员的形象,影响到外界对媒体行业素养和品格的看法。

  媒体人对使用自媒体的权利要谨慎使用,并不是要闭目塞听,万马齐喑,而是说要承担起媒体这两个字的责任。其实媒体的责任说大很大,说具体也具体,归结起来就是“底线”二字。在微信上转发一条新闻时问一下自己是否核实过出处,在微博上攻击别人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这个人,在博客上刊发有争议的文章时问一下这些观点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这些应该是媒体人的底线,与职业素养有关的底线。

  古人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讲的是见微知著,以观长远。在自媒体上,同样可以用这个标准来看待媒体人的表现。毕竟,好故事需要好文章,好文章背后是好人品;而好人品就是好人品,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自媒体上。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4日 14 版)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为国家治理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
下一条: 中西方文明:因碰撞交流而融合
聚焦引航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33 《观察网》系列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