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国家审计署网站7月28日发布消息显示,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有消息称,审计署暂停所有项目开始培训,近期就进驻各省市。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申请破产保护10日后,国务院就作出了全面摸底地方债务的部署,“速度很快,36个地区的地方债务审计结果,触目惊心。这次全国范围摸底,将对预防风险、建立科学完善的地方债务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叶青所言的“触目惊心”到底有多严重,这里有一组数据:2012年底,审计署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其中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219.57%,有地方政府逾六成的年收入得用来还债,另据媒体报道,广东省个别乡镇不吃不喝还债需要400年。
尽管有些部委官员根据GDP涨幅乐观地表示,地方债水平整体上仍处于可控区间;也有些地方官员自信满满地宣称,加以数年,一定能让债务轻松偿还。但是,这种乐观和自信,如果没有了土地财政的支撑,不知还能存留多少?
根据审计署的调查显示,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中,超过半数地方政府指望卖地还钱,21个地方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有7746.97亿元,占这些地区债务余额的54.64%。这些地区2012年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需偿还本息2315.73亿元,为当年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上述省市已经“资不抵债”。
土地收入可不可以作为财政来源,当然可以。但是,土地收入和税收一样,为了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具有一定的限额。税收多了,或者寅吃卯粮,那就是“过头税”。同理,土地收入,也必须具有一定的限度,把原本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土地收入,为了政绩、为了还债,今年都给征收了,那就是“过头土地收入”。过头税影响企业将来的发展,过头土地收入影响的是则子孙万代的生存和发展。况且土地一旦开发很难再生,将来无地可买,看建立在高负债、大拆大建基础上的地方经济,还怎么健康运行。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且不说高负债、大拆大建容易滋生腐败和经济运行风险,就我们政府的运营习惯来说,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甜日子”,将来土地资源枯竭,我们该怎么适应未来的“苦日子”。
况且从2010年起,中央明确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获利的收入,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偿还政府债务,用于保障房建设、教育投入等。现实情况则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获利,更多是继续与扩大政府负债相“配套”,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继续大拆大建。长此以往的话,用不了多久,我们的世界,除了一堆庞大冰冷的城市混凝土森林,和一串触目惊心的债务数据之外,我们将一无所有。
放弃大拆大建的GDP思维和空虚的政绩观吧,该到让我们的世界休养生息、对我们民生进行深根细作的时候了,不要让子孙后代挣扎在我们这一代人挖下的“黑洞”之中。
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