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来说,诉求能得到重视,显然是巨大的鼓励与帮助;而倘若能有顺畅的渠道,参与决策的讨论和制定,那他们的创造潜力将获得极大的激发
“未来的成功,需要我们去拥抱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原则……事实上是全新时代进入了青春期。”前两天召开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丁·拉加尔德的激情演讲,成为全球青年乐于听到的好声音。
类似的礼赞不难听到,但让青年们困惑的是,自己的声音却常常难以让世界听到。道理其实不难,大多数青年人手里并没有“麦克风”。
常常会有这样的抱怨:一群没有住房之忧的人在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一群开着轿车的人在决定自行车道的宽度,一群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帮农民设计房子……抱怨也许有些苛责,决策者不必是全能的。但要让决策靠谱——让住房问题不再越讨论越难、让自行车道不再越改越窄、让农民不必带着农具爬楼……决策过程就需要一个足够畅通的沟通机制。
当下的青年迫切希望“和这个世界谈谈”。与父辈们相比,他们的诉求显然更多元化。比如他们不仅注重工作收入,也追求发展空间和价值实现;他们关注切身利益,也对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怀着强烈的期待。同时由于社会分化,青年中也有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新生代农民工、农村青年、失业大学生、新社会阶层等等,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
一边是高涨的表达愿望,一边又缺少畅通的制度化渠道,意见便如涌流被阻,不择地而出。因此,社会必须有足够的诚意,把缺失的渠道补上、将堵塞的既有渠道打通,建立起便捷的沟通机制,让青年的呼声得到理性而有序的表达。
当代青年不仅有自己的态度和诉求,表达的方式和场所也发生了改变。网络,无疑成为年轻人聚会的主要场所,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网民已突破两亿。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些积极的努力,如地方政府和机构纷纷开通政务微博,一些官员开博坦诚与网民互动,但如何用好网络,与青年形成有效互动,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课题。
青年是未来的主人翁,他们的性格集中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未来方向。与青年交流,不仅能够了解诉求,也会收获含金量颇高的建议。香港特首梁振英前几天与香港青年在线交流时说:“青少年是我们主要服务的对象,稍微长远的政策,一定要跨代合作。”
一个负重爬坡的人,需要怎样的帮助?对于正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年轻人来说,自身也面临来自现实的诸多挑战。对他们来说,诉求能得到重视,显然是巨大的鼓励与帮助;而倘若能有顺畅的渠道,参与决策的讨论和制定,那他们的创造潜力将获得极大的激发,将对“创造未来”这样的宏大事业,有着更大的热情和执着。
做到这两点,那这个社会或可称作“青年友好型社会”——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创造力的社会,而“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号召也便真正落到了实处。
《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05日 1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