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民主化进程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曲折和风浪少不了,面对这些曲折和风浪,更需要新闻评论人的坚守和付出。
唐远清
在当今信息时代,受众获取新闻信息轻而易举。但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海,受众却可能时常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对信息进行解读、对事实进行评判分析的新闻评论,便有了用武之地。这也是新闻评论现在日益得到受众重视和欢迎的原因。
在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评论,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盘点一年的新闻评论,梳理评选出那些受众最欢迎、影响最大的优秀作品,既能鼓舞全国评论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是对这种思考的积极回应。因此,作为新闻院校主讲《新闻评论》课程的教师,我认为凤凰网与阿里巴巴携手开展的“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评选及奖励活动,很有意义,本人对此自然是全力支持,并十分乐意担任评委。
对各评委和每一位受众来说,由于各自的偏爱,可能难免有“遗珠之憾”。但就本人而言,作为评委,比对本人的评分和终评结果,尽管在入选篇目或排序上都有少量差别,但却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叹,感觉评委们对优秀评论的评判标准大致相同。在此,就结合本年度终评结果,谈谈本人心目中优秀评论的标准,也算是对“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评论”的一个回答,权当抛砖引玉,引发评论界探讨。
1、选题价值大,问题意识强
一篇优秀的评论,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选题,选题要有现实价值,问题意识要强。此次入选的“十大评论”所评论的选题,大致可以分类两类,这两类选题都关涉现实,直指问题,选题价值较大。
一是舆论热点事件或重大突发事件:如“十大评论”之二丁永勋的《真相别总靠“倒逼”》和“十大评论”之十萧锐的《庆安枪案,被维稳压倒的真相》,评论的都是备受舆论关注的黑龙江绥化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十大评论”之三胡涵的《五问天津爆炸》,评论的是8月12日晚天津港危化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十大评论”之五邓聿文的《股灾的监管之责》,评论的是6月中下旬我国股市的黑色暴跌事件;“十大评论”之六王聃的《呼格案中的告慰要让公民完整地看见》,评论的是备受舆论关注的内蒙古呼格冤案;“十大评论”之九张天蔚的《郜艳敏为什么不能“感动中国”?》,评论的是备受舆论关注的郜艳敏“感动中国”事件。
二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或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如“十大评论”之一廖保平的《公共问题敏感化遗害无穷》,评论的是近年来日趋明显的公共问题敏感化问题;“十大评论”之四光明网评论员的《改革思良将 前行想万里》,通过万里辞世后舆论的一致追思齐赞,论述了政治家的政治品格、政治判断;“十大评论”之七曹林的《没有对基本事实的认同,就无法对话》,反思分析了我国存在的“越左越安全”、“越右越正义”这两种极端思潮;“十大评论”之八戴志勇的《启蒙应予反思,传统有待传承》,分析了启蒙教育与传承传统的关系。
2、立论理性深入,针对性强,新颖准确
立论是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和结论,贯穿于评论的始终,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可谓评论的“灵魂”。一篇优秀的评论,最主要体现在有一个好的立论上。当选的“十大评论”,尽管观点各异,但都较好地做到了理性、深入、针对性强、新颖、准确等立论方面的要求;各篇评论所提出的论点,大多针砭时弊,振聋发聩,给人印象深刻。
如廖保平的《公共问题敏感化遗害无穷》,态度鲜明地提出了解决公共问题敏感化的紧迫性:“将公共问题敏感化的教训已然惨重,中国急需一场在各个领域的‘脱敏’运动,凡是不必要的‘维敏’不是耍流氓,就是别有用心。”
丁永勋的《真相别总靠“倒逼”》指出:“认真负责的调查,及时主动的公开,是对突发事件最好的应对。掌握了更多传播主动权的公众,需要更多真相,而且真相不能总靠‘倒逼’。”在突发事件频发的中国,该文强调的这些观点可谓已经成为常识,但在庆安枪案后有关部门迟迟不回应舆论质疑的情况下,对常识的再度强调,也具有了一语中的之效。
胡涵的《五问天津爆炸:被化工和恐慌围困的城市》,针对事故发生后“来自天津官方的权威信息一直缺失,任由不实消息传播,恐慌情绪蔓延”的局面,在事故发生的次日便公开发出五大追问:“究竟有多少人伤亡?”,“流言在散步,官微在沉睡?”,“市民在逃难,政府在哪里?”,“爆炸是否与化工围城有关?”,“爆炸事故真相从哪里来?”,并强调指出:“任何灾难中,真正击垮人类的不是伤亡,而是恐慌,因此,在任何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缓解民众恐慌情绪,是政府的应尽职责。”立论犀利直接,势如破竹。
光明网评论员的《改革思良将 前行想万里》,从万里辞世后舆论的一致追思齐赞,切入政治家政治品格、政治判断这个重要话题,分析指出:“不投机,不动摇,不彷徨,不畏惧……正是这样的政治品格,造就了万里”,“人们之所以信任这样的政治家,不仅是信任其政治选择,更是信任形成其政治选择的政治判断。这种政治判断,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常识性判断。”立论直透人心,道出人心所想,社会所需。
邓聿文的《股灾的监管之责》,全文紧扣“监管有责任,缺席当问责”的立论,直指“中国股市欠缺的恰恰是制度和监管”,“正是监管部门对前期股民场外配资行为的纵容,和后期的突然大幅收紧和打压,导致股市暴跌,至少这是重要的助推因素。”在洞察真相后敢于直言不讳,戳穿喧嚣的泡沫。
王聃的《呼格案中的告慰要让公民完整地看见》,通过呼格冤案切入,强调必须在平反冤假错案中坚持追责:“倘若追责的立法不再刚性,那么其执行的规则和程序不免就会阙如”,“没有同步的追责,就无法收获全部的真相;没有务实性的进步,那么任何的‘圆满处理’都是难以被宽恕的。”对关键问题,立论就该如此锲而不舍,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韧劲。
曹林的《没有对基本事实的认同,就无法对话》,逐层剖析了“越左越安全”和“越右越正义”的实质和危害后指出:“两种极端声音的喧嚣和交锋,使本就稀薄的共识更加模糊,也使舆论场充满混乱。显然,两种极端取向都与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轨道背道而驰,我们的改革需要一种务实的、客观的、尊重现实国情的理性态度,谨守常识,避免极端主义。”在我国当下混乱的舆论场中,如此超越意识形态之争的理性声音,实属难能可贵。
戴志勇的《启蒙应予反思,传统有待传承》,在深刻反思了民国肇始“对科学与民主的正当追求,自始即选择了一种非常激进的反传统立场”后,认为“如何在深透理解和接续传统精义的基础上,去引入和巩固包含个人权利的现实秩序,仍是摆在中国几代人面前的巨大任务”;“回望百年,我们或许需要以更平和更温情的心态,来看待传统与启蒙的内在张力。”
张天蔚的《郜艳敏为什么不能“感动中国”?》,开篇引述了一些人对郜艳敏励志故事的荒诞和悖谬的追问后,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本不该回避的问题:“但是,这所有的追问似乎都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带着足够的仁爱和不忍之心,小心地剥离这个悖谬的事件和事件中的被动的主角郜艳敏。所有的悖谬,自然有始作俑者,却与郜艳敏何干?”;通过深入剖析,最终提出:“至少应该谨守的底线,是真正尊重郜艳敏自己的意志和选择。她没有‘放下’时,没有人可以强迫她放下。但如果她已经选择放下,别人也无权强迫她永远背负着屈辱的过去而不许她自拔。”如此满怀人文关怀的立论,通过情理交融的论述,凸显了评论“给屈辱者以尊严,给卑微者以力量”的担当。
萧锐的《庆安枪案,被维稳压倒的真相》,针对庆安枪案发生后,真相尚不明朗时维稳逻辑却已经激活、赶上并超过了司法调查的情况,追问“警察执法在什么情况下该采取怎样的强制措施,枪支在怎样的紧急时刻可以使用,开枪的法定程序,以及一枪毙命的必要性、合理性在哪里”;直呼“对涉事警员使用枪械程序合法性的调查应当而且必须进行,尤其需要公开的还有庆安车站事发时的全部视频资料,尽最大可能还原事件原委,而不是人为制造障碍去遮掩”。这种追问和呼吁,代表了民意的合理诉求。
3、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所谓“评论”,既要有“评”——评判和观点,更要有“论”——论证和分析。新闻评论的立论,自然需要有论据和论证去支撑。优秀的评论,除了有好的立论外,还有充足的论据和充分的论证,逻辑严密,有论证效力。当选的“十大评论”,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如廖保平的《公共问题敏感化遗害无穷》,综合运用了事实论据(计划生育政策和军队反腐问题敏感化的事例)和理论论据(暗箱政治有悖于依法治国),充分论证了公共问题敏感化的巨大危害,很有说服力地推导出作者的立论——中国急需一场在各个领域的“脱敏”运动。
邓聿文的《股灾的监管之责》,通过对股灾发生过程及原因的逐层剖析,让受众信服地认识到,本次股灾的直接导火索是证监会严查配资,监管部门对前期股民场外配资行为的纵容和后期的突然大幅收紧和打压,导致股市暴跌,至少这是重要的助推因素,中国股市制度和监管的内在缺陷加速和放大了股灾的规模与程度,因此,作者提出的“加强制度建设和对股市的监管”的立论,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4、敢于表达,自主发声
毋庸讳言,我们当前的新闻评论环境还不够宽松,在评论的选题和立论等方面,还不时会出现一些禁区,评论人还或多或少要承受“戴着镣铐跳舞”的折磨。在这种环境下,新闻评论界要给受众提供更多的优秀评论作品,关键是要有一批有勇气、有胆识、有良知、敢于公开自主发声的评论作者,也要有一批敢于刊发这些评论作品的媒体。这是不可或缺的前提。“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的10篇获奖评论及刊发媒体,无疑在敢于表达、自主发声方面,给评论界做出了一个表率。
尽管,2015年仍然是“404”频现的“媒体寒冬”之年,但本人赞同凤凰网2015年新年社论《有声之年》的评价,新闻评论人和新闻记者一道,努力做到了“有声”。十篇获奖文章,及其他未能最终入选的评论,乃至那些时常被“404”缠身、不在初评之列的张千帆、王五四等的评论,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看到了这种“有声”。面对2015年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一些奇怪的令人沉重的事情,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乃至敏感问题中,新闻评论界没有沉默,没有失声,正是因为有了这批可敬可爱的评论人的坚持,使得2015年给我们以及后人的记忆,既有悲伤、荒谬、沉重、喧嚣,也有惊喜、感动、坚守、理性。
法治化、民主化进程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曲折和风浪少不了,面对这些曲折和风浪,更需要新闻评论人的坚守和付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人希望凤凰网和阿里巴巴发起组织的“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评选及颁奖活动,今后能成为中国评论界抱团取暖、互勉互励、共同前行的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评委
■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